1.3.1 化学键 教学设计(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学科网新高考·优选资源·源于一线
PAGE 1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教学过程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
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 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分类及形成条件。
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教学过程】
1.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阳离子和阴离子。学科网
(3)成键的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温馨提示:静电作用包括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和电子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4)形成条件: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要求成键的原子,一方要容易失去电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电子。
①形成离子键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所以阴、阳离子间不会无限的靠近,也不会间距很远。
(5)存在:强碱、大多数盐、典型的金属氧化物、所有铵盐中都存在离子键。
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通常离子化合物有以下几类:
(1)由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族)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族)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MgCl2、Na2O、CaO等。
(2)由活泼金属离子与酸根(或酸式根)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例如:Na2SO4、K2CO3、NaHSO4、KHCO3等。
(3)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铵盐。例如:NH4Cl、NH4NO3等。
温馨提示:①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例如:AlCl3。③不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例如:NH4Cl、NH4NO3等。
3.共价键
(5)成键原因:①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能达饱和;②两原子核都吸引共用电子对,使之处于平衡状态;③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后,体系总能量降低。
(6)存在: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酸类、非金属氧化物、弱碱、极少数盐(如AlCl3)、有机化合物等。
温馨提示:①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共价键。
②共价键的成键元素一般为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但某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共价键,如AlCl3。
4.共价化合物:不同原子之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1)含有共价键的分子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单质H2、O2。
(2)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NaOH、Na2O2。
(3)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只有共价键。
【归纳总结】
1.化学键判断的“四个不是”
(1)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含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
(2)不是只要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就属于共价化合物,单质例外。
(3)不是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中含离子键。学科网
(4)不是只要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2.化学键和化合物关系的“三个一定”和“三个可能”
(1)“三个一定”: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2)“三个可能”: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AlCl3;完全由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一些化学符号的电子式的书写,学生对于掌握电子式以及形成过程感觉较吃力,在讲解时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产生一个直观印象,有利于电子式以及形成过程的书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