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遗传学名词解释全部).pdf

发布:2017-06-02约2.65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章 1. 传学:是研究生物 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 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 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 种可能产生矮杆 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2 章 1.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 合成前 期(G1 期);②.DNA 合成期(S 期);③. DNA 合成后期(G2 期);④.有丝分裂期(M 期)。 2.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 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 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 DNA、RNA 、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 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 形状。其DNA 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统称为原核生物。 3. 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 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 传起主导作用。另外 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 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 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 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 DNA 构成的染色体内。 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 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 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染色体:指任何 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5.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6. 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 体复制所得。 7. 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 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8.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9.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10.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12. 染色体组:指包含有一套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小限度的基因群的一组染色体。 13.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 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 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14. 染色粒: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的染色体,由DNA 丝局部螺旋化而产生颗粒状结构。 15. 染纽:指某些生物中 (玉米、紫苜蓿),位于染色体的末端或中间的特别大的染色粒。 16. 新着丝粒:是一种次级着丝粒,它是细胞分裂时除了正常的着丝粒外,在染色体上出现的具有类似着 丝粒功能的其它区域,新着丝粒出现时,纺锤丝不与原正常的着丝粒结合,而与新着丝粒区结合,产生提 前定向和偏向分离。 17. 全身性着丝粒:指沿染色体的每一点都表现有着丝粒的活性。 18. 中板集合:染色体移向位于纺锤体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