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民航业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民航的战略选择_秦占欣 5028字 投稿:刘餣餤.doc

发布:2018-04-17约5.6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世界民航业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民航的战略选择_秦占欣 5028字 投稿:刘餣餤 2004年第3期 世界民航业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民航的战略选择 秦占欣 (一)民航业未来走向的进一步展望 航空业自由化、商业化的趋势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其总方向与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实现航空运输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必将使各国的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重组将进一步深化。笔者认为,民航业的发展将集中出现以下4个方面的新变化。 1.双边和多边自由化的继续发展。双边航空协定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是实现自由化的最主要形式,但区域性的航空自由化安排将进一步发展,同时可能会出现区域之间以多边为基础的双边自由化安排(如欧盟与13个东中欧国家正在努力建立欧洲共同航空区)。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航空业实力等方面存在差距,特别是自由化对大国的影响更为复杂,它们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自由化的进程。因此,从目前情况看,短期内形成全球性航空运输自由化协定的条件尚不成熟。但这并不能排除加入某一自由化协定的国家会逐渐增多,范围会持续扩大,尤其是在多边自由化协定中可能会出现以某一两个大国为核心、小国成员不断增加的局面。此外,与航空客运相比,国际间货物运输单向流动性较强,涉及双边对等权利的问题更易解决,所以货运业的自由化进程将快于航空客运。 2.航空联盟的新一轮重组。航空运输业所具有的网络经济效应及其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与自由化相互作用,必然会使目前的航空联盟进一步发展,合作内容进一步深化,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在未来的联盟竞争中,可能还会发生新的分化和重组,形成新的联盟格局。同时将会出现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联盟形式,即某一航空公司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入不同的联盟,或者联盟之间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会实现一定程度的合作或融合(如美国大陆航、三角航和西北航之间的代码共享协议最终很可能会使“空中团队”与“翼之盟”走到一起)。这样,未来的联盟关系将更加复杂,同一联盟内部和联盟之间都可能存在即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航空联盟的形式也将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没有加入航空联盟的航空公司和国家将越来越被边缘化,其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在大国的国内市场或区域性自由化市场上,将形成大型航空公司与小型航空公司、干线与支线之间的更加紧密的协作与共生局面,并形成分层竞争的格局(即大型航空之间在干线竞争,小型航空公司在支线竞争)。 3.航空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营结构的深刻变化。一方面,航空公司仍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除国内市场的兼并收购会增加外,随着自由化的发展,激烈的竞争将使跨国兼并收购逐步增加甚至比较频繁,规模扩张、跨国经营将会带来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面对比较脆弱的市场环境,强调效率和适应性的理念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低成本和确保安全将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结构将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调 石磊 整,而新的信息技术则使这种调整成为可能,如计算机辅助管理等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无纸化销售、网络直销等将使营销费用进一步下降,飞机性能的提高和人员培训的加强将使安全更有保证,非直接生产的管理和其他机构将更加精干,组织机构将呈现更加扁平化的趋势。低成本航空公司可能会逐步注重建立自己的航线网络,而拥有健全航线网络的航空公司也将学习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方法,两类企业会互相取长补短,二者之间的界限可能将有所淡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可能使航空业出现新的流程再造和业务重整。准确的市场定位、稳健的财务结构、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及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等将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而重视货运业务和支线经营将成为民航业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 4.政府作用的新变化。随着自由化的深入发展,航空公司的私有化范围将会有所扩大,机场和航空服务的商业化运营也将逐步推广,但政府对机场和航空服务的管制将有所加强,以克服因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近年来,新的安全挑战和频繁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可能会对民航业的政府管制产生重要影响,使各国对航空业的自由化和商业化更加谨慎,甚至会进一步影响自由化和商业化的具体进程和各国参与的程度。如果各国通过合作能够有效地解决新的安全问题和其他突发性事件对民航业的冲击,使民航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航空业就将继续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发展演进。但政府对航空安全的关心必将使安全管制进一步强化,对突发性事件的回应也会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给予航空业大力帮助。在未来的民航业发展中,政府可能会建立应对安全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常规机制,而不仅仅是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临时反应,此外,在政府推动下,国际性的风险防范机制会发挥更大作用。 (二)中国民航的战略选择 中国民航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进行了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