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青少年救助机制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流浪青少年救助机制调查报告
一、我市流浪未成年人动态
2010年全市救助维护机构救助流浪未成年人841人次。个中本市人员683人次,外省、市158人次,救助弃婴、遗弃残疾未成年人20人。经过市救助治理站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489人次,救助弃婴、遗弃残疾未成年人9人次。救助治理站,救助流浪未成年人187人次,救助弃婴、遗弃残疾未成年人5人次。民政部分救助流浪未成年人165人次,救助弃婴、遗弃残疾未成年人6人次。
在全市救助的841人次流浪未成年人中,个中0-8岁45人;8-14岁521人次;14-18岁275人次;弃婴8人;遗弃残疾未成年12人。个中:男性715人次;女人126人次;男性占85%。在本市流浪的未成年人581人次;在外省流浪被护送回的85人次;在本省其他地、市流浪被护送回的175人次。自愿到救助治理机构乞助的136人次;被公安、城管、群众护送到救助治理机构的614人次。救助治理机构自动上街救助的91人次。
二、流浪未成年人生活情况
流浪未成年人在城市生活情况很差,过着饥不饱食、衣不保暧、担惊受怕的生涯。有些被护送到救助治理机构时几天没吃饭,几月没洗澡,又脏又臭,冬天还穿戴单衣。流浪未成年人在城市生活首要有四种生活方法:一是依托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生活;二是靠偷、摸、抢、夺生活;三是靠打临工,贴发小告白生活;四是被成年人操控以强讨硬要、争夺等伎俩敛财为目标。
三、现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方法
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治理当前没有专门的律例、政策。救助维护机构为了增强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治理,削减未成年人流浪景象做了很多任务,在《城市生涯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治理方法》根底上,拓展政策,延长本能机能,尽最大能够为流浪未成年人供应暂时性救助治理,流浪未成年人日常治理、监护主体应是地点地当局和家庭。
(一)在救助治理站内设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维护机构。
当前,全国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治理,首要是由各救助治理站内设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维护中间承当。市市救助治理站、、救助治理站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维护中间机构健全,常年展开未成年人救助维护任务。灾后,我市规划在、梓潼设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维护中间,进一步健全和完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系统,到达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维护的全掩盖。
(二)执行关喜欢性救助维护。
流浪未成年人到救助治理机构承受救助时,都邑获得实时的关喜欢,任务人员会耐性讯问、调查他们的家庭地址、流浪原困、亲人联络方法等状况,并实时与其亲人或地点地相关部分获得联络;待站时期与成年受助人员分隔治理,远离风险源,包管其绝对平安;地址核对清晰后由救助治理机构派专人护送返乡。
(三)展开流浪未成年人平安、律例和行为教育。
市未保中间树立了进修室、文娱室,装备了小学教材、少儿读物以及平安、律例方面书本,在流浪未成年人待站时期依据分歧文明条理、分歧个别状况进行文明补习、纲纪、律例教育。经过进修教育添加了未成年人平安认识、法制观念和行为看法。
(四)展开未成年人心思指点和行为矫治。
流浪未成年人特殊是长流未成年人染上了不少社会恶习,不少人有小偷小摸、争夺、打斗斗殴等违法行为,遍及景象是不服治理、不念书、扯谎、不思进步、好吃懒做。其心态已偏离了正常轨迹。如射洪县的刘X、涪城的蔡XX等春秋只要13岁,但已在流浪了3、4年,开端是偷家里的钱,后来就偷他人的、偷自行车、偷公共设备。屡次被护送回家,但其爸爸妈妈均外出打工,爷爷婆婆基本管不了,几天后又到流浪。像这类长流未成年人的心态、行为已严峻歪曲,在对其救助时重点是对其进行心思指点和行为矫治,协助他们看法本人错误的行为,树立准确的人生观。市未保中间与师范学院团委签定了大学生理论帮扶和谈,请有专业常识的大学生意愿者为流浪未成年人作心思指点和行为矫治。经过几年的运作,结果十分分明。
(五)延长救助维护本能机能。
未保中间的救助维护本能机能,按现行救助治理政策是暂时性的,首要是查清流浪未成年人地址,协助联络其家人、亲属或护送回客籍的救助治理机构。为了到达救助最佳结果,市未保中间接纳了多项办法,一是树立了流浪未成年人喜欢心救助卡,卡上有市救助治理站未保中间的搭车道路、乞助方法、乞助德律风,救助过的流浪未成年人每人一卡,以便他(她)们再碰到窘境时实时乞助;二是给一些长流未成年人家庭、地点地当局发函,惹起他们的注重,请本地当局监视其家庭增强治理,避免再次流浪,获得了必然结果;三是跟踪、回访救助结果。应用德律风、函件等伎俩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地点地当局部分联络,调查流浪未成年人返乡后的进修、生涯状况。四是向流浪未成年人家庭宣传未成年人维护法,让他们调查本人教育治理后代的责任,良多流浪未成年人家长深受教育。四是增强与公安部分协作,实时传递应用未成年人进行强行乞讨的行为和协助警方护送有偷、盗行为的未成年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