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运动训练原则.pdf

发布:2020-09-10约9.3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运动训练原则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各个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正确理解各个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 掌握各个原则在训练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什么是训练原则、训练规律?各个训练原则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各个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训练实践 中正确应用各个训练原则。 【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运动训练过程》 田麦久 四川体育出版社 1990 年 2、《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年 3、《现代运动训练》 王永盛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4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专业委员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第一节 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 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可使训 练更好地结合专项的特点和专项竞技比赛的需要,提高运动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战性和实 效性,争取获得满意的竞技比赛成绩。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一)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二)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三)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地体现着专项竞技的需耍,是组织好训练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做出科学的诊断,对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做出全面 的分析,对运动员的发育潜力和训练潜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进而确定经过艰苦的努力有较大 的概率可予实现的训练目标。然后据此全面安排好该训练过程的训练和比赛工作。 (二)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每个运动项目由于其专项的特异性,决定了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因此,对所 从事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做出正确的分析,是选择适宜训练内容和手段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举重选手必须有巨大的力量,射击选手应保持稳定的情绪,乒乓球选手需要快速的反应与机 动灵活的战术意识和战术能力,排球选手则需要与同伴默契配合的合作精神。对不同专项竞 技特点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的分析,正是我们确定不同项目训练负荷内容的重要基 础。 (三)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依据竞技需要原则的要求,负荷内容和手段的选择是由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与 运动员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如对举重选手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力量素质,对羽毛球选 手要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技术训练,对手球队员则在许多课次中都要安排双人、多人乃至全队 的配合训练。 ( 四)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总体上讲,负荷的内容是由发展体能的练 习、发展技能和战术能力的练习、发展心理能力和智能的练习组合构成的。 第二节 动机激励原则 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 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 训练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可启发运动员更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 力、创造能力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促使他们以最大的动力,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训练任务。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 (一)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 (二)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注意通过各种教育学及心理学的手段,进行训练的目的性教育,逐步树立起自觉训练的 态度和动机。要使运动员认识到获得优秀运动成绩对国家、民族、家庭及个人的重要性及其 巨大的社会价值,从而获得鼓舞和激励。 (二)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要关心运动员的生活,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并尽可能使他们 在安全和尊重上得到必要的保障,并引导运动员形成拍我实现的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