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氓》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课 《诗经》两首—氓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chī qiān shānɡ xí pàn ɡuǐ shì jiān chánɡ cú mǐ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你占卜算卦,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人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脱身。)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难句疏通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子没有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了。男子爱情没有准则,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5、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对我逐渐虐待了。) 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少年时一起愉快的玩耍,尽情地说笑。) 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誓言是诚恳的样子,没料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学生朗读文章,概括各章的大意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五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六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 婚变 恋爱 整体把握 合作探究1、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拿布换丝来和女主人公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主人公:对婚姻很郑重其事,很认真的样子。 女主人公:痴情。 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1、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恋爱 婚变 决绝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强 送子过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沉醉爱河 心如帷湿 回头是岸 问题探究 2、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女主人公 婚前:生活幸福 婚后:受尽屈辱 氓 婚 “氓之蚩蚩” 前 “信誓旦旦” 婚 “二三其德” 后 “至于暴矣” 热情、温柔、纯真。 刚烈,认识清醒 用情不专、暴虐 没有责任心 心情急切、热烈 写作手法——对比: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 3、《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 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1)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内容上: 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