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减作业课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pdf

发布:2025-01-06约9.2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社会背景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

要补充。做作业,是个学生就跑不了。但问题是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

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

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

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没想到,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

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在上课时会采用让学生反复抄写、背诵或朗读

的方式,加深他们对文章或对字词的记忆。但小学生大多数都缺乏久

坐的定力,他们渴望更有趣的课堂。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一定

层面上压制了他们的天性,这种方法让他们对着同样的一篇课文内容

反复阅读和记忆,坐在课桌前对同样的一篇内容抄十遍八遍,甚至更

多。长此以往,就磨灭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严重挫伤了小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练习和巩固

所学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语用能力,进而形成学科思维和

情感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提升,有助

于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形成语

感,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审美情趣。但目前教师在作业的

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单一重复,失去

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

间和完成形式,因此我们要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

性和兴趣,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

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

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

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

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并特别强调:“语文

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

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

续发展。”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导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有

二。一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总是对教材有着很

强的依赖心理。当该课程知识讲述完毕后,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上

表现来及时地调整课堂作业的布置内容,反而是直接翻开课后习题用

教材配套的练习册,针对今天所学的章节,草草布置了事,将布置课

后作业当成一项任务完成。出现这种问题,实际上是因为教师忽略了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贪图省事,甚至出现学生抄写作业、教师抄写

教案这样恶性循环的现象。

二是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信任度不高,可以说是教师对于自

主性作业的检查方式还有欠缺,因此导致的不信任。如小学语文教师

总是会觉得学生还是小孩子,如果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就会像小孩

子选糖果一样,选择最省事的、最有利于自己偷懒的,使得学生养成

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的习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