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2节 地下水动态 承压含水层的动态类型为 渗入--径流型: 动态变化程度取决于构造开启程度:构造开启程度越高,水交替越强烈,动态变化也越强烈,水质的淡化趋势越明显。 * 第3节 地下水均衡 主要考虑水量平衡 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热量、盐量、能量)的收支状况,称为地下水均衡 均衡区: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区域(三维的);可以是地下水含水系统,也可以是一很小的均衡单元 均衡期:均衡计算的时间段;可长可短 * 水均衡方程式 基本关系式: 储量变化 = 收入量 – 支出量 (△W) (A) (B) 对于一个地区,多年中气候处于平均状态,故 Q补=Q排 人为活动影响下:正均衡 (Q补Q排)或负均衡(Q补Q排) A包括: 大气降水量(X) 地表水的流入量(Y1) 地下水流入量(W1)(承压水的越流量和侧向补给量) 凝结水量(Z1) 人工补给量(灌溉回归水补给、人工回灌补给等) 第3节 地下水均衡 * 第3节 地下水均衡 B包括: 地表水流出量(Y2) 地下水流出量(W2) 蒸发量(Z2) 人工排泄量(人工开采、排水渠等) △W包括: 地表水变化量(V) 包气带水变化量(m) 潜水变化量(u△h) 承压水变化量(ue △h c) 其中: u为潜水层给水度 △h为均衡期潜水位变化 ue为承压水层弹性给水度(=Ss) △h c 为承压水测压水位变化值 * 第3节 地下水均衡 天然条件下的总水均衡方程式 X-(Y2-Y1)-(W2-W1)-(Z2-Z1) = V+m+ u△h+ ue △h c 潜水均衡 收入项A包括: 降水入渗补给量Xf 地表水入渗补给量Yf 凝结水补给量(Zc) 上游断面潜水流入量(Wu1) 下伏承压水越流补给量(Qt) * 第3节 地下水均衡 支出项B包括: 潜水蒸发量(Zu)(土面蒸发、 植物蒸腾) 潜水以泉或泄流形式排泄量(Qd) 下游断面流出量(Wu2) 储量变化△W为: u△h 则潜水均衡方程式为: u△h = (Xf+Yf+Zc+Wu1+Qt)- (Zu+Qd+Wu2) * 第3节 地下水均衡 * 均衡区 Yf Wu1 Qt Xf Zc Zu Qd Wu2 ?h 潜水均衡方程式: Xf + Yf + Zc + Wu1 + Qt - ( Zu+Qd+Wu2 ) = μΔh * 潜水均衡方程式: Xf + Yf + Zc + Wu1 + Qt - ( Zu + Qd + Wu2 ) =μΔh 几种条件下的潜水均衡方程式: 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忽略Zc ;地形切割微弱Qd—0;无越流时Qt =0;径流滞缓Wu1 ? Wu2 — 0; Xf + Yf - Zu =μΔh 多年均衡条件下 :μΔh =0,则 Xf + Yf = Zu 湿润山区潜水均衡 Zu =0 Xf + Yf = Qd 强烈开采区 Xf + Yf = Q开 * 二、区域地下水均衡 * 以堆积平原含水系统地下水均衡模式分析 分区(三段均衡区)分析: 用含水系统分析,水量均衡方程: 进行水均衡研究或计算,切忌避免重复 否则会人为地夸大地下水的可利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 损失和后果 * 第3节 地下水均衡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均衡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均衡 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 小 结 空隙 水 水量 水质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动态 均衡 赋存分布 补给 含水系统 排泄 自然 环境 人为 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Darcy Law、流网) 物理关系 (运动定律) 化学关系 (化学作用) * 地下水资源趋势评价框图 第3节 地下水均衡 * * 水文地质学基础 General Hydrogeology --主讲:李明辉 * 第1节 地下水动态与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