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方山子传 上优秀教案.ppt

发布:2019-05-07约2.35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字、词、句; 2.了解方山子的异人之处以及作者对此的情感; 课前检测 闾(lǘ)里 谪(zhé)居 陈慥(zào) 著(zhuó)帽 矍(jué)然 奴婢(bì) 岐(qí)亭 精悍(hàn) 勋(xūn)阀(fá) 傥见之与(yú) 合作探究 2.苏轼再见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作者对此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的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寓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但方以文为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深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课堂小结: 对照方山子,作者找到了人生失意时的生命抉择。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向方山子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坚守生命的清白与达观。 * * 方 山 子: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方山子传 苏 轼 1.读准字音 2.特殊句式 然终不遇(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闾里: lǘ乡里 宗:尊奉 折节:改变志向 遇:赏识 庵 蔬:以庵为居, 以蔬菜为食。 著:戴;屋:帽顶 遗像:老式样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适:适逢,恰好 矍然:惊讶的样子 所以:……的原因 妻子:妻子和儿女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耸然:惶恐的样子 使:放纵 因:趁机 精悍:精明强干 见:同“现” 有:同“又”;从:使动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 使:假使 显闻:显赫的名声 等:等同,相类似 岂:难道 阳:同“佯”,假装 傥:或许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 并填写下表:? 号的来历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纵马射鹊,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卓然不群、侠气弥胸)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简历(爱好、经历等) 家庭 情况 字 原 名 陈 慥 季 常 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 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富有的官二代) 少时 稍壮 晚年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喜好自由,仗义)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遁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人莫识也。 方山子档案 一 老朋友遭贬,竟不答而笑。 二 是方山子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三是做隐士而又面显“精悍之色。” 四是既富又贵,却弃之如敝履,“独来穷山中”,过“环堵萧然”的生活。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 ” 情感倾向: 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独特的人生道路 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之情, 对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