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梅岭三章第三章教学设计.doc

发布:2025-02-21约1.2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梅岭三章第三章教学设计

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陈毅在险恶环境下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解读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所表达的革命情怀。

-感受诗歌豪迈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2.教学难点

-体会当时的革命背景在诗歌中的体现,理解诗人复杂而坚定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材分析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情境教学法)

2.初读诗歌(自主阅读)

-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说,你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生字词?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解释。

3.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法)

-小组讨论开始,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认为“血雨腥风”指的是当时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敌人的迫害非常凶狠。

-教师:非常好,那你们能从诗歌或者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找到依据吗?

-小组代表1:从诗歌中“投身革命即为家”可以看出,革命充满危险,到处都是敌人的威胁,这就是“血雨腥风”的表现。而且我们从课外资料了解到当时的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力量。

-教师:很棒,那其他小组对“取义成仁”有什么见解呢?

-小组代表2:我们小组觉得“取义成仁”表达了诗人为了革命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取义”“成仁”本来是古代仁人志士为了正义而献身的说法,在这里诗人表示愿意为革命献出生命。

-教师:说得很到位,那最后一个问题“人间遍种自由花”呢?

-小组代表3:我们认为这是诗人的理想,他希望通过革命,让全人类都能获得自由,就像自由的花朵在人间盛开一样。

-教师:各小组的回答都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4.深入解读(情境教学法)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充满危险的梅岭。诗人身处绝境,但是他心中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革命的胜利,是全人类的自由。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1:我觉得很难,但是诗人的这种精神非常伟大,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没错,诗人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仰的。那从诗歌的语言风格上,大家又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2:我觉得诗歌很有气势,用词很豪迈。

-教师:是的,像“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这些词语都很有力量,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5.朗诵比赛(小组合作探究法)

-各小组代表依次朗诵,评委打分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选出优胜者。

6.总结

七、作业设计

八、结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