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 6.3 综合活动: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辩论说课稿.docx
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6.3综合活动: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辩论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6.3节《综合活动: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辩论》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通过辩论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评价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网络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能有效收集和整理与辩论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网络搜索、数据图表等)辅助辩论,提高辩论效果。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并把握辩论的规则和技巧,能够在辩论中提出有逻辑、有说服力的观点。
②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吸收有益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
③在辩论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展示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④将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体现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网络连接、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辩论主题相关文章、视频、图片等网络资源。
-教学手段:PPT演示、辩论模拟软件、在线协作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在社会问题中应用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提出问题:信息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社会问题的解决效率?
3.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辩论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信息技术在社会问题辩论中的重要性。
2.讲解辩论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论点、论据、反驳等。
3.分析辩论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如网络搜索、数据图表等。
4.强调辩论过程中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辩论。
2.每组准备辩论材料,包括论点、论据、反驳等。
3.模拟辩论: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其他组员进行旁听和评价。
4.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辩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辩论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辩论效果?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分享在辩论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经验。
3.教师总结:强调信息技术在辩论中的重要作用。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辩论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辩论过程中的关键点。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提出针对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3.教师总结:强调信息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技术在社会问题辩论中的应用。
2.总结辩论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信息技术对社会问题的影响案例:介绍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如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反诈骗平台等。
-信息技术伦理与法律知识:提供关于网络隐私、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规范。
-社会问题数据库:介绍国内外社会问题数据库资源,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等,方便学生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信息技术辩论案例:收集国内外优秀的信息技术辩论案例,分析其辩论策略和技巧,为学生提供参考。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动态,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社会问题数据,提高信息素养。
-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辩论比赛,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如《信息社会的伦理问题》、《网络空间治理》等,加深对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的理解。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