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4 古代诗歌四首.doc

发布:2018-01-28约1.2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案 4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 积累诗歌常识。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 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古体诗:诗歌体裁的一种。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学法指导: 写景抒情一类的诗歌,重点不在于字词训诂上,而在于感受诗歌的内在魅力,品味作者所营造的审美意象。因此,不妨将诗歌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力还原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如此更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2.掌握一些常见的意象,如“子规”等。 学习内容 基础梳理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 )海? ? (jié)石 sǒngzhì( ) ? (cháo)平? 归yàn( )? ? 水何dàn dàn( )( )?? xiāosè?( )( ) 2.解释词意 澹澹: 竦峙: 星汉: 杨花: 客路: 二、课内探究 3.用/划分这诗的朗读节奏: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