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理治疗学-7 牵引疗法002.ppt

发布:2017-04-23约7.14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㈡禁忌证 ⒈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颈椎及其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颈椎邻近有血管损害性疾病;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有斑块形成。 ⒉颈椎活动绝对禁忌的疾病,如:颈椎严重失稳,颈椎椎体骨折;颈脊髓明显受压;颈椎突出的椎间盘破碎;陈旧性颈椎外伤未愈者;重要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瘤。 返回 ⒊牵引治疗后症状易加重的疾病,如:颈部肌肉等周围软组织急性拉伤、扭伤、急性炎症等;严重的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妇女月经期,孕妇等。 ⒋相对禁忌: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恢复期,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应慎用或不主张采取牵引治疗。 返回 ㈢注意事项 1.治疗师应该熟悉牵引技术和牵引装置。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牵引方式并设置牵引参数。向患者阐明牵引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 ⒉调整好枕颌牵引套的松紧度,两侧悬吊带要等长,作用力要相等。枕带的受力部位应集中在枕骨粗隆中下部,颌带应兜住下颌正下方。枕颌带的摆放位置,要注意避开颈动脉窦和喉部,防止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晕厥或意外发生。 返回 ⒊餐后2小时进行牵引为宜,预防空腹牵引导致的低血糖虚脱反应。 ⒋牵引时患者体位应舒适,坐位牵引时,患者应注意全身放松,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脊柱略前屈。患者要解开衣领,自然放松颈部肌肉,除去耳机、眼镜等影响放置牵引带的物品。 返回 ⒌牵引中或牵引后患者若头晕、心慌、四肢麻木、无力加重、出冷汗应立即停止牵引。同时寻找诱发原因和进一步检查。经检查如无重要器质性疾病,次日可在严密观察下调整牵引角度和重量后试行短时间牵引。 ⒍少数患者牵引时可能出现颈痛或颈痛加重,应注意检查牵引体位、重量、时间是否合适,及时调整牵引参数。要注意观察和了解患者对调整后的牵引治疗反应。对体质较差不能耐受牵引或对牵引有恐惧者不应勉强,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返回 ⒎坐位牵引结束时,应逐渐地减轻重量,再取下牵引套。休息1~2min,同时缓慢、轻柔地活动颈部数次,再离开治疗室。 ⒏各型颈椎病的急性期或症状较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颈椎牵引治疗期间,可短期配合使用围领或颈托,巩固治疗效果。但不宜长期戴用,以免发生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依赖等不良后果。 ⒐同时配合应用手法按摩或物理因子治疗,以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提高疗效。 返回 ⒑牵引治疗期间如出现感冒、发烧或发生其他急性疾病要立即停止牵引,及时去相关专科门诊就诊。 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⒓在枕颌牵引套内垫衬一层纱布或棉布衬垫,以保持清洁和舒服,衬垫要定期更换和清洗。 第三节 腰椎牵引 返回 第三节、腰椎牵引疗法 一、牵引作用 ⒈增大椎体间隙 ⒉增加后纵韧带张力 ⒊扩大椎管容积 ⒋增加侧隐窝的面积 ⒌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 ⒍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⒎解除肌肉痉挛 ⒏促进炎症消退 返回 二、腰椎牵引方法 1.定义 腰椎牵引又称骨盆牵引,用骨盆带固定腹部和骨盆,胸肋部反向牵引带固定于季肋部,利用牵引床和牵引装置沿腰段脊柱纵轴施加牵引力,以达到缓解神经根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返回 2.目的 ⑴消除腰部肌肉紧张、痉挛; ⑵松解粘连; ⑶增大腰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 ⑷缓解突出物对神经组织的压迫; ⑸缓解疼痛。 返回 ㈠骨盆重锤牵引 ⒈牵引体位 患者仰卧硬板床,小腿处垫高,呈屈髋屈膝约90°。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持续牵引的绝对卧床患者,也可以在病房、家庭或缺乏牵引设备的环境下使用。 返回 ⒉牵引重量 一般为每侧10~15kg。首次牵引从每侧5kg开始,两侧共10kg;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每1~3天增加1~2kg,最后达到合适的重量。 ⒊牵引时间 每牵引1h,休息20min。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牵引持续时间。 夜间停止牵引,以利睡眠。 ⒋临床应用 适合于较轻的腰椎疾患。 返回 ㈡斜位自重牵引 ⒈头高脚低位牵引 患者仰卧于倾斜的床板上,胸腰部用胸肋牵引带固定于床头两侧,腰部及下肢不固定,利用腰部以下的自身重量进行牵引。 初次牵引时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一般8~10d倾角可达70°~90°。 牵引时间一般比较长,每日牵引4h。该方法仅适合于不方便去医院治疗的患者家庭牵引。 返回 ⒉头低脚高位牵引 患者头底脚高俯卧于倾斜的床板上,双踝固定于斜板上端,利用腰部以上自身重量对腰椎进行牵引(图7-13)。 牵引可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逐渐增加至70°~90°。每日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