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概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运动处方组成 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1. 运动治疗项目 (1)耐力性项目 (2)力量性项目 (3)放松性项目 (4)矫正性项目 2. 运动治疗量 是指运动治疗中的总负荷量,其大小取决于运动治疗的强度,运动治疗的频度(密度)和运动治疗的总时间,其中,运动治疗的强度是运动处方中定量的关键 (1)运动治疗强度:一般采用心率、机体耗氧量、代谢当量和主观感觉等指标来确定其大小。 最高心率:大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以上,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小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其心率即为最高心率。①运动中出现不适症状;②心电图出现ST段缺血性下移;③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血压下降达1.33KPa(10mmHg);④心率达到该年龄允许的最高心率。 极量(最大)心率=210-年龄; 极量心率=195-年龄; 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同年龄组预计的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60% 机体耗氧量:以运动时的耗氧量占机体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数(VO2max%)为指标。大强度运动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70%,中强度运动约为50%~60%,小强度运动约为40%,运动治疗的耗氧量一般最大耗氧的40%~60%。 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简称梅脱(MET)。1梅脱代表机体静息状态下代谢率,约为每kg体重每分钟耗氧3.5ml[3.5ml/(kg·min) ]。 主观感觉:运动治疗中的主观感觉是患者身体对运动治疗量的反应,适宜的运动治疗强度是在治疗中患者感觉舒适或稍微有气喘,但呼吸节律不紊乱。 (2) 治疗频度:是指每周参与或接受运动治疗的次数。 (3) 治疗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治疗的强度,一次运动治疗时间可以分为准备、练习、结束3个部分。 3. 注意事项 掌握好适应证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个别对待 及时调整 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 四、处方举例 紫外线治疗病例:患者,女性,50岁。一周前出现左季肋区疼痛.经止痛药物治疗未见好转。近日左季肋区出现皮疹小疱。查:左季肋区可见3cm×4cm皮肤充血,边缘界限不清,充血区中央散在粟粒状小水疱。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处方如下: 3. Rood技术 又叫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该技术认为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利用不同的感觉刺激促进或抑制运动性反应,可诱发较高级的运动模式的出现。 特征是在特定皮肤区域内利用轻微的机械刺激或表皮温度刺激,影响该区的皮感受器,可获得促通作用。 4.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又叫PNF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cular facilitation,PNF)该技术是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肌肉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训练方法。PNF除了依据人体正常运动发育规律训练患者以外,着重强调在这一运动模式中,身体各关节功能的发挥,即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个复杂动作的技巧。 运动再学习的基本观点是,脑卒中患者丧失了在发病前已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日常生活动作能力,治疗的重点在于训练患者学习丧失了的运动能力,并重新掌握这些运动的技巧,强调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与反复训练。可以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看做是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 (三)运动再学习疗法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 (四)物理因子疗法 1. 直流电疗法 7. 传导热疗法 2. 低频电疗法 8. 压力疗法 3. 中频电疗法 9. 磁疗法 4. 高频电流法 10. 水疗法 5. 光疗法 11. 冷疗法与冷冻法 6. 超声波疗法 12. 生物反馈疗法 1. 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是电流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流。以直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法。 2. 低频电疗法 是在 1000Hz以下,电压或电流幅度按一定的规律从零或某一电位水平上瞬间出现,然后降低或消失的电流。利用低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 3.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常采用的电流频率多在2000~8000Hz之间。 根据所采用中频电流产生方式和波形与频率,中频电疗法常分为: (1)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①音频电疗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