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改在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doc

发布:2017-11-04约1.78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改在即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新课改的操作 1、强化培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新课改实行前一年,即开始分别对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其中主管普教的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管理者参加中央和省级培训,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并依靠他们培训其余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 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树立新观念,学习新课改的目的意义及其实施办法,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明确新课改的意义及操作方法。 (1)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大意义 全面准确理解课程是提高新课改效能的重要前提。 从学生的角度讲,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格、体质的发展,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课程改革因此被提高到关系国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竞争能力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 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甚至放在首要位置,历史事实证明,没有课程改革的教育改革一定是一场不彻底的没有深度因而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的改革。 (2)正确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在实践中,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有三个隐喻(美?塞勒): 对课程与教学: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作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 对学生: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是赛前由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尽管球员要贯彻事先制定好了的打球方案或意图,但达到这个意图的具体细节则主要由球员来处理。他们要根据场上具体情况随时作出明智的反应。 对教师: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主要不是由于他们演奏的乐曲,而是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 (3)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 学生观: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权威之下的被动学习者。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合作、交流、反思、批判。 课程观: 教育内容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 教育内容应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紧密联系。 确定学科的核心内容。 选择有衍生性的教育内容。 培养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 进行蕴含丰富价值观的教育。 充分反映文化、时代背景。 反映多元文化的视角。 学习观: 实践证明,放任自流、“放羊”不等于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应该在教学设计和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从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到学习方式,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教师观: 教师应在改革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能自觉地将改革目标与道德目标结合起来。 辨别为了生存的职业和为了理想的职业的区别,理解改革目标与道德目标的关系,抵制功利性目标的诱惑。 协作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而有效协作的前提是教师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态度。 发展教师的新技能,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反思传统的教学技能,确立新技能,如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研究性学习、开发校本课程、合作研究等。 师生观: 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师生间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无知的学生的授受关系。 在新知识和新事物面前,师生面临的挑战是同样的,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说“我不知道”。 教学过程是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 评价观: 注重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功能。 评价不再依赖外在的、权威的、自上而下的鉴定,强调反思、对话、调整、共同进入转化过程。 2、牢牢把握新课改的目标。 (1)明确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这个内容一定要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②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