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柘荣一中、宁德高中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柘荣一中、宁德高中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除井田,民得卖买”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有学者指出,历史早期的政治体制依然已包含着某些因素,得以在战国时代孕育出变法运动,并在秦朝取得了最大成功,为延续两千年统一帝国的大厦,奠定了基石和骨架。材料中的“最大成功”是
A.废除血缘宗亲和贵族政治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变革王位继承和选官制度 D.确立了君权神授和等级秩序
3.如表根据《新唐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明实录》《中国矿物志》等编制,据此可知冶铁业
A.生产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 B.官营体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
C.一定程度反映古代手工业发展 D.民营体制受官营体制沉重打压
4.“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这一规定的其实质意义在于
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B.否定君主专制
C.确立民主共和国体制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5.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映了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D.国民革命运动得到民众支持
6.如图
以上漫画表明,作者
A.反对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B.批评了国民党消极抗战
C.主张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 D.要求整肃吏治坚持抗战
7.宋代的一些地方官在审判中重视调解,并提出情、理、法相结合的理论,不再把民事诉讼视为“民间细故”,而是认为“此其有关于朝廷上下之纪纲”。这一做法
A.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推动了地方司法独立
C.有利于加强地方治理 D.旨在强化君主的权威
8.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9.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强调从个体自身的价值入手,呼唤人性的复归。这种人性的复归,是要回到生命的本真状态。该学派
A.主张超然物外的逍遥 B.强烈反对任人唯亲
C.推崇严刑峻法治国 D.提倡重建周朝制度
10.“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1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清除法西斯势力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广美国式民主 D.应对亚太局势变化
12.克里斯提尼改革规定,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即原来按胞族划分选区,现在则按照地区户籍划分。这做法使
A.雅典国家组织完全形成 B.工商业奴隶主势力扩大
C.氏族血缘关系最终消失 D.五百人议事会权力扩张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1927年2月,卢作孚到北碚出任峡防团务局局长,该局管辖江(北)巴(县)壁(山)合(川)四县团务,局址设在北碚,也称北碚峡防局。后来,他即以北碚作为基地,利用峡防局和由其担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