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控制.pdf
4.2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控制
污染:一切与培养无关的杂质(微生物、化
学物、细胞等)进入培养系统,影响培养物的
正常生理机能。
细菌
酵母菌
微生物污染的种类
霉菌
病毒
空气
器材
微生物污染的途径操作
血清
组织样本
……
细菌的污染检测与控制
当受到细菌污染时,肉眼观察可见
培养液很快颜色变黄变浑浊,产生
大量酸性物质。
细菌的污染检测与控制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培养液中有
大量圆球状颗粒漂浮,细胞表面
和周围有大量细菌存在,细胞停
止生长、中毒、崩解死亡。
细菌污染
普通肉汤培养基
青霉素-链霉素双抗溶液
真菌的污染检测与控制
常见污染真菌有烟曲霉、黑曲霉、
毛霉菌、白念珠菌、酵母菌等。
肉眼观察可见在培养液表面会出现霉菌污染
白色或浅黄色漂浮物。
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之间有纵横交错
穿行的丝状、管状及树枝状菌丝。
可用抗真菌剂防止真菌污染。
酵母菌污染
支原体的污染检测与控制
造成支原体高污染率的原因:
支原体大小0.1-0.8um,无细胞壁,可透过一般过滤膜
(0.22-0.45um);
支原体污染时,没有明显的肉眼或一般光学显微镜可观
察到的特征变化;
过去缺乏简单、快速且可靠的检测方式;
细胞流通间缺乏物品管理,造成实验室间的相互污染;
研究或操作人员忽略污染问题;
已受污染的细胞;
已受污染的培养基、血清。
目前尚无有效的防范措施。
支原体的检测
支原体培养
相差显微镜观察法
DNA荧光染色法
PCR法
电镜观察
支原体的清除
用MRA支原体清除剂处理
用支原体清除剂处理细胞,每4天换一次液,连续处理
15天以确保细胞纯洁健康。
支原体清除
支原体的清除
用清洗纯化法清除支原体污染的方法
细胞营养驯化→优质细胞群的筛选→细胞清洗→反复离心洗涤
原理是:利用离心力、细胞、微生物质量和悬液的浮力差达到
清除支原体的目的。由于支原体个体小且除发酵支原体外多为
细胞外寄生,所以通过反复洗涤细胞和低速离心换液使其中潜
在的支原体数量降低至极限。
支原体的清除
药物辅助加温处理
先用药物处理后,再将污染的组织培养物放在41℃培
养18小时,可杀死支原体,但对细胞有不良影响。
使用支原体特异性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