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单元
内容 月球
教学
目标
要求 1.能从资料中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2.能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推断并自主解决关于月球表面情况的问题。
3.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4.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单元
重、难 点 1.能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推断并自主解决关于月球表面情况的问题。
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教
学
设
想
月球是人类最早进行观察和推想的星球之一,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本单元围绕“关于月球的基本常识”这一主题,编排课“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两课,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探索月球的奥秘”首先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科技史资料与宇航员一道神游月球、考察了解月球、尝试选择登月地点并说出理由,接着让学生用简单的模拟实验验证关于环形山形成的猜想,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月球的了解程度,这一切,旨在让学生了解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继续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
“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月相变化是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有关月球的问题,对月相的形成他们也有很多的猜想。本课可从学生的猜想说起,再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了解月相变化,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月球变化的成因。 课时
安排 1.探索月球的秘密 2课时;
2.月有阴晴圆缺 1课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课题 1.探索月球的秘密 课时 1 编写 余建容 审核 使用教师 六年级科学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本课设计了一个活动“阿波罗”登月记,活动以阅读科技史资料的方式引领学生与宇航员一道神游月球、考察了解月球、尝试选择登月地点并说出理由。让学生了解关于月球表面的基本常识,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认识自然的巨大推动作用。 探究内容 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探究目标 1.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2.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3.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探究重点 1.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探究准备 “嫦蛾奔月”的故事
有关“阿波罗”登月的图像资料 探究方法 接受式探究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改
教师导学
(3分钟左右) 1.播放“嫦蛾奔月”的故事。
2.讲述: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它充满探索。
3.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里关于伽俐略观察月球的故事。了解“月海”。
1.听“嫦蛾奔月”的故事。 2.知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3.阅读“指南车信箱”里关于伽俐略观察月球的故事。了解“月海”。
科学探究
(30分钟左右)
阅读 “阿波罗”登月记
1.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
2.提问:月海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3.学生猜想。
4.呈现资料,验证猜想。
指导学生认真地读图,不仅仅是看,更要想,从图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如:宇航员是在月球的白天登上月球的,图片中月面是明亮的,但天空却是漆黑的,这说明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又如:宇航员能在月面留下特别清晰的足印,说明月面表层的土壤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完善对月球表面的认识,解答在阅读图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明白:宇航员是在月球的白天登上月球的,图片中月面是明亮的,但天空却是漆黑的,这说明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能在月面留下特别清晰的足印,说明月面表层的土壤是怎样的?——月面上覆盖一层多孔的火山灰性质的土壤。新-课-标-第-一-网
6.通过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思考:让你选择登月地点,你将怎样选择? 1.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
2.回答月海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3.学生猜想。
4.呈现资料,验证猜想。
5.阅读“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完善对月球表面的认识,解答在阅读图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6.通过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思考:选择登月地点,你将怎样选择?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交流知道的月球的知识。 总结拓展
(7分钟左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探索月球的秘密
“阿波罗”登月记 我的收获
我的疑虑 小学科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