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与探索.docx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与探索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强调动手实践能力,针对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环节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实施方式不够合理、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规划入手,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指导,构建以产品机械制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目的,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过程,建立多元考评方式,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推动高校转型的改革与发展[13]。2017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4]明确指出,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本科以上层次人才,使其具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5],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育人模式,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6]。因此,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核心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的转型。其中,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课程共同构成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
一、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应用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之一,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都很高,其技术人才适用范围广、社会需求量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技术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79]。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获得实际工程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因此,各高校教学工作者围绕实践教学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目前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形式,传统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以各自的教学目的为主,由指导教师独立设计题目和完成,缺乏课程与课程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主要是验证书本上的理论,进行简单的仪器操作等,这种单一的验证实验,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各个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相互独立,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设置上系统性和层次性不强,难以形成多个实践课程构成的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方式设计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人员基本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安排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机械地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被灌输实验内容,对实验原理、步骤等缺乏独立思考,师生之间除了仪器的操作外,其他的交流互动环节较少,不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较低,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技能训练。
(三)实践环节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如实验报告、实习日志、实践总结报告等,无法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利于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目前,虽然部分课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内容的汇报或实物制作,但没有具体考查组内每个同学的参与情况及实践能力。
本文以机械专业的特点为出发点,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特点,基于能力培养,以产品的机械制造为主线,强调实用性及层次性,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期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二、应用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实践环节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然而,由于实训条件和实施方式的限制,学生在实践中并不能真正实现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可从下述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产品的机械制造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理论课程体系中三个层次——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基础,配置基础、专业、综合三类实践环节,强调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以产品的机械制造过程为主线,设置三级项目,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该体系以理论课程为依据,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在设置上采用了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