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X”证书背景下,关于优化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docx

发布:2025-02-05约5.5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X”证书背景下,关于优化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要:在“1+X”证书背景下,早期教育专业迎来全新挑战,与“1+X”幼儿照护证书衔接融通中出现的困局,需要进一步精准专业目标定位、明确专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早教人才。

广义的“早期教育”包括3岁前的婴幼儿教育和3~6岁学前教育两个阶段。狭义的“早期教育”指根据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旨在培育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提供支持。

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分为面向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专业和3~6岁幼儿的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定位是:掌握系统的早期教育理论,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发展引导、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具备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游戏与亲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家庭教养指导与咨询服务等能力,具有教师职业道德和信息素养,具备熟练的婴幼儿照护技能。面向早期教育领域,能够在早教机构、托育机构、社区、家庭等婴幼儿教育服务领域从事婴幼儿照护服务、早期教育及咨询指导等工作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一)“1+X”证书与早期教育专业衔接融通

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的作用,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整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早期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及能力要求

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需具备为幼儿提供基础性生活照料,日常保健护理,并对幼儿进行初级安全防护、早期发展指导。

中级需具备幼儿日常生活照料及早期发展教育,能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并能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具备独立完成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相应岗位工作的任务。

高级需具备掌握幼儿发展的特点并能够制订符合其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个别化指导方案,能对幼儿照护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引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儿,为3岁以下特殊幼儿提供照护。具体包括安全防护指导、照护指导、保健指导、早期发展指导、环境创设指导、特殊幼儿早期发现与干预六个模块。

(三)“1+X”幼儿照护课程

幼儿照护课程是以1~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卫生学、营养学、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和方法,研究如何保护儿童的健康。关注儿童身心发育状况、社会适应性与儿童的生活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儿童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课程不仅注重婴幼儿的身心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幼儿健康的影响,也强调教育工作者在保教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1+X”幼儿照护证书衔接融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证未全面融合,课程体系不完善

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将幼儿照护加入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专门增加一套专门针对证书考评的课程体系,而是提倡课证衔接融通,将幼儿照护证书考核的模块与原有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相关的模块进行融合。而很多师范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成立时间不久,目前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对于将证书内容模块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整合能力、实践的严谨性、专业性等方面差距。

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如婴幼儿卫生学、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婴幼儿心理发展、特殊教育概论等课程的内容,有的与幼儿照护初级考核的大部分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具体实施中如何将教材内容与幼儿照护实训进行严谨、系统的整合,哪一门课程整合哪些内容,整合的逻辑性是否合理、顺序性、连贯性是否得当,实训环节的课时是否充足等,对于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师整合能力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幼儿照护证书考评,存在着一定的其他因素,有些学生是为了证书而考证,而忽略了自身专业成长,提升专业技能的内在学习动力。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设计不完善

“1+X”幼儿照护相关课程中,专业实训环节薄弱,实践性教学体系设计不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系秉承“校内—校外”结合的原则,实验实训可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实习、社会实践可由学校组织在早教机构、托育机构、亲子园或早教中心开展完成。主要实训实习包括:暑期专业自主实践、保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实训课程较为薄弱,如实训设施设备方面较为静态化,没有可参照的标准和精准的参考依据,也没有条件开设一一相应的全面的实训系列早期教育实训室。和其他院校合作的实习单位都是幼儿园,而早教机构、托育机构合作的较少,实习范围比较局限,不同的实训方向,导致院建设实训室和开设实训课程都处于摸索阶段。

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