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学习策略课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学习策略 文盲=不识字? 未来的文盲=不会学习的人 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 ——笛卡尔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特点 学习策略概念的几种观点 1、把学习策略看作学习方法。 2、把学习策略看作调控技能。 3、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结合。 综合的观点: 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和调控方式。 学习策略的基本特点: (P363)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三、学习策略发展差异研究 (1)儿童学习策略的早期,大致在学前期,这时幼儿还不能掌握学习策略; (2)过渡期,大致在小学时期,这时小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充分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时期,如果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他们也能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学习策略的后期,相当于初中、高中时期,部分中学生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可以不按教师的指导,能够自觉地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并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四、掌握学习策略的意义 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A = X + Y + Z (爱因斯坦) A: 成功,X:勤奋,Y:方法,Z: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S = B + D + M S: 成功(success), B:基础(basis), D: 勤奋, M: 方法(method) 第二节 认知策略 一、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下画线 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 笔记、类比等 组织策略:组块、要点、提纲、知识图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首先,复述要及时(趁热打铁)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一、认知策略 其次,注意好复述次数的安排(学习程度) 第三,要注意复述方法:眼到、耳到、口到、心到 提倡在做中学。 Trechler对人的感觉与学习、记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83%通过视觉;11%听觉;3%嗅觉;1.5%触觉;1%味觉。 人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自己所说的70%。 二、精细加工策略 辨别精制的标准: 精制必须是学习者自己产生的 精制必须与学习内容相关联 例1:一个学生读到“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时,他认为应该记住,就在心里 一遍又一遍重复“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 分析:这不是精制。只是简单的复述。 例2:王强读到“哥伦布是西班牙人,1492年航海到了美洲”,他想记住此事,于是便想:“15世纪末欧洲人口正在膨胀,他们需要新的居住地、矿藏资源和原材料。哥伦布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认为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资源丰富的东亚大陆。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的。” 分析:这是精制.这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并将其原有的地理知识与这一新知识联系起来了。 例3: 小斌读到“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他是西班牙人”,而后又想:“哥伦布平时爱吃什么呢?” 分析:这显然不是精制。尽管它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但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 例4 :小红听见算术老师讲:“做分数除法,先颠倒除数的分子和分母,然后再相乘。”然后又听老师说:“记住,除数就是用来除的那个数” 分析:这不是小红的精制,而是老师的精制。 例5:一个学生听见物理老师说;“分子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相隔更远,所以气体比液体轻。”该学生就想到:“这好像编织疏松毛织物要比用同样毛线编织密实的衣物来得轻。” 分析:这是精制。它与教学内容有关,并且该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这一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 精细加工策略(各种各样的记忆术) 1、位置记忆法: 就是学习者在头脑重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忆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合这条路线上的各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的各个点提取记忆的项目。如 从家到学校经过:球场、健身房、音乐室、游泳池、草地 要记住的内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