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第十章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经营与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扩大收入,实现增殖 1.销售营养钵苗 2.培养珍稀名贵植物和无病毒种苗 3.培养专利品种组培苗 4.发展多种经营,开展横向联合 5.商品化生产的经营管理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一般步骤及技术流程是什么? 工厂化生产主要有以下5个技术环节: 品种选育和母株培育 离体快速繁殖组培基本苗 组培苗移栽驯化 苗木传送和运输 苗木质量检测 问题探究 三、效益分析 ⑴成本核算: 人员工资和设备条件及宣传广告两部分几乎占成本的90%,减少这两块的费用能够降低成本;化学药品的费用也占到将近9%,诸如有些同类的药品,它们的效价一样,但价格相差很大,我们可以考虑用物美价廉的同类药品作为代替;成本在某方面降低了,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它的成活率,也就是说要尽量减少污染,使繁殖产量提高。 ⑵产销对路: 以市场为向导,以销定产; 引进畅销的名、特、新优植物品种; ⑶规模生产,提高利润 四、降低成本措施 ⑴人员方面: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技能,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污染,提高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⑵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有效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⑶生产条件:减少设备投资,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水电,降低器皿消耗,使用廉价的代用品; ⑷经营与管理:发展多种经营,开展横向联合;产销对路,以销定产;保证产品质量;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 * * * * * * * * * * * * 第八章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 经营与管理 目的与要求 掌握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的设计与生产工艺流程,学习生产成本核算、效益分析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措施,使学生掌握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基本技术,熟悉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措施。 具备一定组培工厂管理基础,并有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成本核算。 第一节 工厂化生产的主要设施和设备 第二节 工厂化生产技术 品种选育和母株培养 离体快繁组培基本苗 组培苗的移栽驯化 苗木传递与运输 苗木质量检验 一、商品化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一)试管苗生产规模的确定 商业化生产规模的确定应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否则试管苗难以销售,造成经济损失。 外植体的入瓶;器官形成及增殖;试管小植株出瓶等试管苗生产过程均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试管苗生产规模是以无菌工作台的数量来衡量的。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1.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就是生产量的大小。受组织培养试管苗的增殖率和生产种苗所需时间的影响。 试管苗的增殖率是指植物 快速繁殖中间繁殖体的繁 殖率(W%)。试管苗的 估算繁殖量以苗、芽或嫩 茎为单位进行计算。 估算繁殖量计算公式: Y=mXn Y:年生产量 m:每瓶苗数 X:每周期增殖倍数 n:年增殖周期数 W%高低有关因素: 污染,培养条件, 选择材料,消毒等。 2.生产计划 2.1 生产计划制定依据 1).供货数量 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自身生产能力制定出的生产安排。 2).供货时间 根据订单和市场预测确定苗木生产数量后,尤其是直接销售刚刚出瓶的组培苗或正在营养钵(苗盘)中驯化的组培幼苗,必须明确供货时间。 2.2制定生产计划注意要点: ⑷掌握组培苗可能生产的后期效应 ⑴切合实际的估算各种植物的增殖率 ⑵有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的技术储备 ⑶熟悉各种组培苗的定植时间和生长环节 若是制定某种植物组培生产计划,则应考虑市场的需求量以及用苗的时间。考虑生产当地适用,适销的植物苗,而且全年供用。 全年生产量=全年出瓶苗数×炼苗成活率 一般一个单人无菌工作台可年生产10万~15万株苗,一个1.2m×0.6m×2.0m的6层培养架可年繁殖1.5万~2万株试管苗。年产100万株的组培苗生产工厂,需8~10个无菌工作台,培养架40~50个。接种室面积应为40~50m2,培养室面积则为100~120m2。 培养容器的数量取决于生产规模,一个6层培养架(1.2mX0.6mX2.Om)可放置900个左右三角瓶,还需增加10%~15%的周转用培养容器。 (二)商业化实验室的设计 根据生产规模和组织培养的生产程序,实验室应尽量布局合理,使生产程序能连续、有效地进行。 (三)商业化生产的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包括过渡培养室和露地 过渡培养室可内装喷灌设施和可移动苗床。每平方米苗床可栽种800株试管苗,一茬苗的过渡周期为30d,年产100万株苗的过渡培养室,建造面积应为400~600m2。 (四)商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 病毒检测 生根培养 炼苗 菊花组培工艺流程 增殖培养 表面消毒 (五)试管苗增殖率的估算 Y=mX nY-年繁殖数 m-无菌母株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