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计划方案(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下载可编辑
专业资料 精心整理
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能牵动整个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己经实施新课程教学实验区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大的借鉴作用。
总目标
1.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并积极参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2.验证国家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完善新课程标准提供实践依据。
3.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及教育管理人员。
5.建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评价体系提供现实依据。
6.带动我校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参加的素质教育课程管理领导小组,成立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2.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4.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三)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实施措施
(一)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积极创建一个全社会支持、参与课改的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大,工作难度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新课程的特点和意义,争取家长、社区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积极探索建立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认真听取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积极利用和挖掘社区内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资源,使学校、家长和社区形成有利于课程实验的环境和氛围。学校拟开展以下活动:
1.利用媒体舆论、学校墙报、张持有并课改内容的横幅标语,大张旗鼓,大造声势。
2.开展“告家长书”活动,让课改精神深入到社会每一角落,让家长成为课改的义务宣传员。
3.办好家长学校,利用每周五的“家长开放日”推门随堂听课,校长信箱等形式,沟通学校与家庭联系,让家长以主人翁态度参加学校管理。
4.利用名师效应,选配好一批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青眯的一年级科任教师。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课程改革最大的认识误区,就是把课改当作换一套教材来上课,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一切照旧,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课标和教材的意图和要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一切都受到旧观念的束缚桎梏,观念和落后将带来行动上的滞后,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才能深刻理解课改的精神,学校拟开展以下活动:
1.积极创建学习化校园,响亮地提出“一个不重视学习的学校是呆板,沉闷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崇尚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
2.确保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半天),确保学习内容(每年由学校向教师推荐书目:《纲要》、《课程标准》……),确保学习数量,讲究学习方式。
(三)搞好培训,全力打造教师素质
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培训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历来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施,将在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形式、新方法、切实组织好教师的培训。
1.培训原则
新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