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地税基层建设的思考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新形势下地税基层建设的思考
地税系统基层部门是直接负责税收征收管理和为纳税 人服务的一线单位,是地税全部工作的基础,加强地税基 层建设是新时期地税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依法治税、 落实从严治队和强化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地税工 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总抓手,是地税事业重要 保障。
地税基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处在新一轮征管改革的“窗口期”。地税征管是一 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在改革中推 进。目前,地税基层建设正好处在新一轮征管改革的“窗 口期”。这次地税征管改革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 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 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健全有力的综 合治税体系和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保障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 系。新地税征管体系较之以前的征管模式更加系统化、科 学化和规范化,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扩展,程序更完备, 因此,新一轮地税征管改革对基层建设的要求更高,质量 要更好,决策要更科学。
处在“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期”。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国的 财税体制改革也作了顶层设计,指明了改革方向。“营改
增”的试点扩围,是财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已经明确“营改增”到位的时间表。“营改增”的试点扩围、 推进和到位,将对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的地税征管和基层 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地方税源发生变化,原先占地税 收入60%的营业税税源被失去,给地税部门组织地方收入带 来很大困难。二是地税机关将会失去“以票控税”的效能。 在全民纳税意识未有提高到位的前提下,“以票控税”仍是 地税征管的最佳手段。“营改增”的试点扩围、推进和到位 将会让地税基层建设面临更加复杂的困难和挑战。
3、处在地税执法风险“聚集期”。目前,地税基层建 设处在地税执法风险“聚集期”。风险主要来源于:一是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地税征管实践的不一致。税收政策是带 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而地税基层面临的情况是多样性 和个性的,这种不一致性往往会对税收政策执行增加难度, 风险来随之而来。二是地税执法人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 足。目前,地税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技能 培训的人员不在少数,再加上各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不一样, 廉洁自律的观念不同,必然会影响执法水平,有意无意地 会偏离执法正轨,风险自然而然地产生。三是纳税人的法 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地税的管理对象是广大纳税 人,尽管纳税人是千差万别的,但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 入人心,随着纳税人的文化水平提高,随着纳税人通过互
联对世事了解和关注度的提高,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 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也对地税工作人员执法提出了更高 要求,对地税基层建设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处在纳税人对纳税服务诉求的“多样期”。地税工 作不只是单纯的管理纳税人,还要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 目前,地税基层建设处在纳税人对纳税服务诉求的“多样 期”。随着纳税人理解力增强和互联时代的信息多样化,纳 税人对地税部门的纳税服务的诉求也是多样性的。纳税人 除了想了解税收政策外,还想了解地税人员执法的公开透 明度,执法是否公平公正,还想了解税款的使用是否合法, 还想在纳税过程中得到更加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还 想得到生产经营上的指导。诸如众多的纳税服务诉求,倒 逼地税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倒逼地税部门改善纳税服务条 件和设施,倒逼地税基层建设提高要求。
地税基层建设的现状
目前地税基层建设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向。
组织收入能力不断提升。江西地税成立20周年, 创立之初,全省地税收入只有20多亿元,X X年全省地税 收入已经跃升至千亿元大关,是当初的50余倍。这样斐然 成绩,地税基层部门功不可没。各级基层地税部门始终牢 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宗旨,按照“收好税”要求, 依法治税,组织收入能力不断提升,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财
力保障。地税基层部门承担了80%以上的地税收入任务,各 级地方政府给基层地税部门的组织地税收入任务在逐年增 加,而且每年增加的幅度不小,每年都能够不负重托完成 任务,地税收入质量有进一步好转。
执法形象不断更新。依法治税,是地税工作的生命 线。随着省局不断推进依法治税,目前,依法治税理念在 全体地税人员心中得到强化。地税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执 法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执法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盲目性 得到有效遏止。执法形象在纳税人心目中有了较大改善。 再加上纳税服务的跟进和优化,纳税人对地税人的认同度 不断提高,每年的政风行风测评地税部门都能名列前茅, 充分说明地税人的形象不断更新,得到当地党政领导、纳 税人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征管质量不断好转。作为地税一线的管理和服务单 位,地税基层部门在对地方税种的征管上不断强化管理, 征管质量不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