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在学习中学会做人……这就是说,如果学生能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趣地去学习、去生活。
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日后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细节开始。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学生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答问的声音等等,细节要想养成,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不断地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生入学后,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立规矩”,例如,调整学生的坐姿、站姿、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将这些姿势创编成儿歌,通俗易懂,易于掌握要领,学生在强化训练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预习是进行各学科学习活动的起始阶段,虽然预习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但却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预习是学生进行自读、自悟和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的深浅程度与学习效果的优劣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学生如果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语文学科为例,预习内容包括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力求流利准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后,就要边读书边在书上做标记,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句子……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解读词语意思,不能解决的句子等问题做好记录,在教师讲授中寻找答案,或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
三、培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只有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在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不懂多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回答问题,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不重复他人答案,要有自己独到见解。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重要内容时教师要通过语调、语速等方式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互动,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所想、所感与老师、同学交流,答疑解惑,才能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如果只听老师讲而自己不思考,那就收获甚微。③边听边记。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记笔记的好习惯,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当时记下了,过段时间又会忘记。要培养学生上课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对重点知识要记录到书上或笔记本上,养成听写同步好习惯,这样对今后的学习才会有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踊跃发言,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踊跃发言,能促使同学的大脑敏捷思考,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因怕说错而不愿举手发言。因此,我尽量做到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认真地倾听,适时地表扬,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发言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说”的精神。
四、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练习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是检验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要提出以下要求: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不抄袭,不应付;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做前要认真审题;完成作业后要仔细检查,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要明确三点要求:首先,作业要做到及时、认真、独立。学生时间观念要强,到家后首要任务是先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内容,不拖拉;在完成过程中要做到三“认”,即认真审题、认真书写、认真检查;写作业时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安静、舒适学习环境,要独立完成,不抄袭。其次,要求学生书写时要一笔一画,做到字迹工整,清晰,在格式中书写,不使用修正液、涂改带。落笔前要认真思考,以便确保作业的准确性。第三,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这些错误往往都是因为审题不认真,缺乏必要的审题技能。要想提高作业效率,必须在审题中下功夫,教师要教学生会读题、审题,要看清题目要求,题目中有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等,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