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pdf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设计力求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
间共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积极参加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
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在初步感知后.可复诵读.直至背诵·
4.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5.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
2.学生准备:
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一.反复品读.自主发现
课件出示句子并提出要求: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
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二.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预设答案:
⑴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的水的“清.静.绿”的特点·
⑵三个相同的句式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1/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第2页
⑶三个句子相同的地方是:“漓江的水真……啊”·
⑷我觉得这样写.有许多好处·
比如:能够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感和节奏感·
这样的句子用在文章里.语言很美.很生动.很形象·
⑸我发现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呢·
如《桂林山水》中小山的那一段: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骡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
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在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嶙峋.好像
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再如《七月的天山》里面的一段: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
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课文表达方式继续深入思考.并进一步体会这种句式的特点·
三.介绍句式.辨别练习
1.介绍排比句式: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
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比如:上面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
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意思相连.都是描写桂林的水的特点;
句式相似.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
2.辨别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排比句
(1)课件出示例句: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
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
自清《春》
师总结:以上三个句子描写相关的事物.并且用上了三个相同的句式符合排比的条件.所以是排比
句·
(2)课件出示例句: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