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动手实验教案与反思 .pdf
小朋友动手实验教案与反思
引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动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兴趣的重
要手段。本文将介绍一个小朋友动手实验教案及其反思,帮助教师更
好地设计实验内容和提升教学效果。
1.教案设计
1.1实验主题
本次实验的主题是“水的密度”。
1.2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让小朋友了解水的密度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物质的密度。
1.3实验器材
-透明玻璃杯
-水
-不同物质的小块(如:木块、塑料块、金属块等)
-尺子
-天平
1.4实验步骤
1.引导小朋友观察水的表面现象,引发对于水密度的思考。
2.小组合作,选择不同的物质小块,记录下物质的名称和体积。
3.分别称量不同物质小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4.将不同物质小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表现。
5.让小朋友回答问题:为什么不同物质小块的浮沉情况不同?
6.引导小朋友总结并总结物体密度与浮沉的关系。
2.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小朋友发现不同物质小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不
同。木块浮在水面上,塑料块半浮半沉,金属块下沉。根据实验结果,
可以引导小朋友理解物质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密度大于水的物质下
沉,密度小于水的物质浮起,密度与浮沉是密切相关的。
3.反思与改进
3.1实验材料的选择
在本次实验中,物质的选择需要更具多样性,让小朋友能够观察到
更多不同物质的浮沉情况,扩展他们对密度与浮沉关系的认知。
3.2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让小朋友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探索性质,可以引导
他们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并让他们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3教师引导与问题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更多地引导小朋友思考与实验现象相关
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密度大于水的物质会下沉?如何证明物质的密
度与其浮沉的关系?
结论:
小朋友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合理的教案和实验内容,加强教师的引导
和问题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
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实验教学的效
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Flowers,J.TwohundredyearsofscienceteachinginAmerican
schools.HarvardEducationalReview,1994,64(3),281-310.
[2]Zhang,D.,Linn,M.C.,Tinker,R.,etal.Crafti:Adesign
environmenttosupportstudentsinscientificreasoningandlearningfrom
data.International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2006,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