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rr教程讲解.ppt

发布:2016-11-10约1.58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⒈古希腊哲学家古代原子学说。 ⒉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⒊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 原子结构模型。 ⒋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⒍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原子之父 电子之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 He +18 Ar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0 Ne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 核电荷数 电子层 原子核 +1 H +8 O +12 Mg 8电子稳定结构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 16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 核电荷数 2 8 6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电子将尽可能排布在离核近的、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2)每层最多容纳电子2n2(n为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写出1-20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 失去电子 +12 2 8 Mg Mg2+ +8 2 6 +8 2 8 得到电子 O O2- 三、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结论 (1)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的数目。 Mg Mg2+ 失 2e- (带2个单位正电荷) (2)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的数目。 O O2- 得 2e- (带2个单位负电荷) *正化合价=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负化合价|=得电子数=8-最外层电子数 +12 Mg +8 O +12 +8 Mg2+ O2- 结论: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化学反应中总是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元素的性质 得失电子趋势 最外层电子数 4 ≥4 失去 得到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四、原子核的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电量关系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Z) (N) (Z) 2、质量关系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我们称之为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 X A Z ——元素符号 质量数 —— 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X A Z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Z) 质子(Z) 中子 含义:代表一个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的原子。 3、原子的表示 (N=A - Z) 试试看: 你能从下边的符号中读出些哪些信息? (1) (2) (3) X 、A、Z、c、d、e 各代表什么? X ——元素符号 A ——质量数 Z ——核电荷数(质子数) c±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 ——化合价 e ——原子个数 A Z X c+ - - +d e 1H+ 32S2- 23Na 质量数 中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练一练: 4、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17 Cl , 35 17 Cl 37 8 O , 16 8 O , 17 8 O 18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1H , 1 1H , 2 1H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