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设计.doc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设计
学科:历史教师:郝晓红
课题
第1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自由放任政策”
(2)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经济危机的各方面的影响。
(3)分析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
(1)图片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2)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分析问题。
(3)问题探究法:通过分析文字材料,探究资本主义国家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通过材料分析总结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造成的。
(2)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崩溃;经济危机是世界动荡的源头;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
教学
用具
文字、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历史情景设计法和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本课内容比较条理清楚,旨在说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备课时考虑将课文顺序进行一下调整,使学生能从较直观的危机的现象进入本课,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来分析原因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接受。在分析原因时通过材料和课文的阅读,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逐步得出结论。而关于胡佛政府的措施的讲述,及问题的提出则可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为下一课进入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做好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能使教学活动顺利流畅的进行。
存在的问题:一,知识点的重叠。二,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突出。三,跨学科知识的欠缺。四,对于本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联系稍显不足。
教学活动设计
补充内容
课前给学生展示一段马克思的关于经济危机的论述,让学生对美国经济危机有个全新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导与练》,认真阅读课本,整理出整个单元的线索以及本课知识结构。
导入本课
多媒体呈现本课课程标准,让学生明白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概念解读】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所谓周期就是从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经济危机后,每隔十年或是几十年就会爆发一次,这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如何理解生产相对过剩?请看一首打油诗: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腐烂果实枝头翘,穷人饿得嗷嗷叫。产品并不是真正的过剩,而是消费能力低,买不起这些产品。
这场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将眼光放到危机爆发前的美国。
一、经济危机发生之前的美国
展示图片《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请同学们结合视频资料,并阅读课本P8081包括前言和其中的“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探讨回答下面问题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图片,强化理解记忆
2.为何会出现这种繁荣?
指导学生查阅书本后总结、不足之处由教师综述。
(1)一战的影响
(2)科技革命的推动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教学活动设计
补充内容
(4)“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因为当时柯立芝(1872年7月4日-1933年1月5日)任美国总统,所以将当时这种繁荣称之为柯立芝(Coolidge)繁荣
3.在这“繁荣”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呈现史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材料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1反映了美国“繁荣”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
贫富差距扩大。供需矛盾扩大,但是市场相对狭小。
材料2: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
材料2反映了美国“繁荣”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
分期付款膨胀(过渡信贷消费)。分期付款导致盲目消费,提前消费,烘托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加剧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材料3:20世纪2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