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汉中学2015届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发布:2016-10-13约8.2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汉中学2015届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 1.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这表明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解析】考点:宗法制。从材料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到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有了嫡庶之别。故选C。A项明显错误,西周时期没有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B项材料并未说明;D项说法错误,而是以“子继辅之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解析】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81年,处于春秋时期,国家大分裂,故B、C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解答本题需要关注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秩序被打破,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材料中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国君控制国政,实际也反映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破坏,故选D。 3.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 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 【答案】C 【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荀子的思想。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了既要礼制,又要重视法家思想。所以答案选C。 4.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来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与法。这说明当时 A.当时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B.荀子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答案】A 【解析】考点:荀子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荀子既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培养也推崇法家在规范人行为方面的巨大作用,这能够反映出荀子思想中儒法融合的特点,所以答案选B。 5.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解析】考点:小农经济。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以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信息说明小农经济积极性得以体现,故选择C项。 6.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A.通判 B.御史大夫C.刺史 D. 【解析】考点:监察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在中国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御史大夫。在秦朝开始设置御史大夫进行监督作用。所以答案选B。而通判是在宋代,刺史是在汉代,监察御史在隋朝,这些都不是最早的官职,排除。 7.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B.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C.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 D.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 【答案】B 【解析】考点:史料。本题考查学生研究历史的方法问题。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B项是第一手资料;ACD却是间接资料。所以答案选B。 8.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解析】考点:造纸术。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一可从时间上判断:根据所学可知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火药发明于唐宋时期、棉纺织品大量出现应在宋元。而材料中强调是西晋,因此可排除BCD三项。且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