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pdf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第1页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双减”的减负,作业量的减少是当务之急。基础教育大
部分学生的书面作业量,确实是过多过重。但作业的减负,也
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量”的调整,作业,在整个教育教学的
过程中,与课堂一样,有着十分关健的作用。
如何既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真正“减量增质”,
在优化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确实是值得我们
努力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作业是教与学相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预
习、复习、理解、巩固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做
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成自己的学习素养、规范、习惯
和方法的路径。
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
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的相应增大,原有的差异也进一步扩
大了,形成“教无信心,学无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
多数数学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中,面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
学习行为习惯差异较大的新情况困惑无策。若按同一标准、同
一要求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
长,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应当注重学生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第1页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第2页
的个体发展,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要达到这一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机械重复性较多,形式单
一,缺乏思维含量,作业量分布不均;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
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
常反感。那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好的作业设计,不
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
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
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讲究作业设计
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本文通过案例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分
析影响初中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
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
形式、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
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地完
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
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
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第2页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第3页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
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
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
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没事可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
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
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
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
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
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