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ppt

发布:2025-03-10约2.7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01040203脑电图学肌电图学神经电生理学脑诱发电位学肌电图是测定整个运动系统功能的一种手段,是临床神经系统检查中的一部分。针电极肌电图(EMG)1注意:原则上应避开对刚做过肌电图的肌肉行肌肉活检。测定血中肌酶谱最好在肌电图测定之前进行。2插入电位失神经和炎症时,插入电位延长。肌肉纤维化、严重肌萎缩时,插入电位减少或缺如。01020403静息状态(SPONT)自发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波、复合性重复放电、肌强直放电等。束颤波与复合性重复放电可伴有肉眼可见的肌肉抽动,但纤颤电位与正锐波不可见肌肉抽动现象。纤颤电位与正锐波01常见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但是也可见于各种原发性肌病。一般在神经损伤后2~3周才发现。下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可以根据自发电位的分布来帮助定位判断,判断损伤部位是在脊髓、神经根、神经丛,还是在周围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在6周~3个月后,也可见自发电位,但肌电图检测的其他指标均正常。注意废用性萎缩的肌肉中从未发现自发电位。02束颤电位指自发的肌肉抽动,为一组运动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肌纤维自发放电所致。典型的束颤电位常在前角细胞病变时出现。但是在神经根病、嵌压性神经病以及正常人都有发现。束颤电位本身不能确定为异常,只有同时发现纤颤电位与正锐波才能肯定有病理意义。而且束颤电位也不能定位,即使在病理情况下,前角细胞至周围神经通路上的任何部位病变均可出现束颤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01用来区分肌源性与神经源性损害。02神经源性损害:MUP的时限和波幅均增大。03肌源性损害:MUP的时限和波幅均减少。04与遗传性肌病不同,肌炎或代谢性肌病的05电生理改变是可以恢复的。06运动单位电位(MUP)多相波增多在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均可见。它反映一个MU的肌纤维放电的不同步性的指标。募集型(IP)01下运动神经元病变02单纯相多见,但峰值电位可以10mv或031mv。04肌病05干扰相或混合相,但1mv峰值电位2mv。06126543神经电图检测1,神经传导速度2,F波3,瞬目反射4,H反射5,运动诱发电位123456神经传导速度1神经传导速度是检测动作电位在最粗大,传导最快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2正常人的神经传导速度特点:3下肢比上肢慢。远段比近段慢。4运动比感觉慢。冬季比夏季慢。5运动神经:上肢》52m/s,下肢》42m/s。6感觉神经:上肢》54m/s,下肢》45m/s。701神经传导速度02脱髓鞘病变:NCV减慢,(远端)潜伏期03延长(运动和/或感觉神04经);05轴索病变:运动和/或感觉传导诱发电位06波幅降低。特别是对运动神经近端段的功能测定有重要意义。F波。F波周围神经接受超强刺激后,引出一个大的顺行传导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称为M波。随后又出现一个小的肌肉反应电位,称为瞬目反射01刺激每一侧眶上神经,均可由眼轮匝肌诱02发出两个性质不同的反射成分,刺激侧的03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引出的晚反射。04对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病变的早期诊05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06H反射用电刺激胫神经,在腓肠肌先于M波引出的低阈值的反应波,称为H反射。这是通过脊髓的单突触反射引出。其潜伏期被公认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胫神经运动纤维近端段传导功能检测方法。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而在相应肌肉上记录的复合动作电位。检测锥体束功能,提供病变的损害程度。主要观察指标: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各波潜伏期和波幅皮层阈值:测定皮层的兴奋性。临床应用: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颈椎病性脊髓病,运动神经元病。定量感觉测定(QST)检测C类无髓鞘神经纤维功能皮肤对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的感受温度(oC)检测A类髓鞘神经纤维功能皮肤对振动觉的感受强度(微米/秒)临床应用糖尿病,亚急性联合变性,肩手综合症,药物性中毒,神经康复评价。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