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采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议采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建议采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马琳
【专题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专 题 号】F1011
【复印期号】2011年02期
【原文出处】《新会计》(沪)2010年10期第24,26页
【作者简介】马琳,财务高级经理、高级会计师、CPA,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都 225218 【关 键 词】EE24UU176420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营业收入开始,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分析,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剔除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对现金的影响,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用间接法在附表中编制以净利润为基础调节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不能正确理解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的内在关联性和统一性,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钩稽关系不合乎逻辑,甚至在报表编制不平衡时采取倒轧法轧平报表。笔者认为,采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目前许多教材都是介绍采用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对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介绍很少。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所发生常见经济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谈谈如何利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编制前的基础性工作
1.对部分会计科目按照现金流量表项目增加明细核算。现金流量表主表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二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会计科目有可能涉及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部分,因此,必须对部分会计科目在原有的明细核算科目基础上再增加一级核算。例如,“预付账款”科目一般核算企业预付购买存货、固定资产及预付在建工程的款项,因此,预付账款要增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二级科目。“应付票据”科目主要核算企业购买商品、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到期时,企业要解付资金,因此该科目除了按客户设立明细科目外,也要增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二级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科目主要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固定资产和费用时所支付的进项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固定资产进项税允许抵扣,固定资产销售要征收增值税。因此,该科目要增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二级科目。同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科目也要增设同进项税相应的明细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划分有关规定应付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配比性原则,企业发生的职工薪酬要分配进入在建工程、生产成本和费用等项目。因此,“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也要划分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支付参与在建工程项目和固定资产安装员工的现金)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职工的现金)。
2.在编制调整分录时,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分析,及时确认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存货、应收与应付项目的增减。由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许多项目可以直接取自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如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摊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项目。但是也有部分项目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无数据可直接采用,如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这些无法直接取数的项目需要在编制调整分录时及时分析并进行确认。
二、现金流量表编制
在编制调整分录时,要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对利润表各个组成项目逐一分析,了解每一会计科目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科目以及在编制调整分录时要区分那些会计科目核算金额属于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收、应付项目,便于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时使用,同时也要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分析,要确保工作底稿平衡。
(一)有关利润表项目的分析
1.分析调整营业收入项目。分析时要充分考虑营业收入所关联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金和财务费用(因票据贴现产生的财务费用)等会计科目。在分析以上会计科目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四点:一是“应收账款”应仅考虑涉及销售商品和回款产生的应收账款本期借贷方之差,不考虑核销坏账、汇兑损益调整和以货换货所对应的应收账款,因为这些项目不会产生现金流;二是“预付账款”也应仅考虑销售产品或者存货时所对应的抵算往来的预付账款,不考虑购买材料及设备所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