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笔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
汉英笔译
(C-ETranslation)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16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属性:专业类
开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翻译,核心
对先修的要求:学生已完成先修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国家概况》、《英汉笔译》等,具有扎实的汉语理解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对后续的支撑: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熟悉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为后续《时政文献翻译》、《农业科技翻译》、《旅游翻译》、《农业典籍英译》等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一、课程的教学理念、性质、目标和任务
《汉英笔译》属于翻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阶段的词汇、语法、社会文化、写作等知识以及基本的笔译方法,实现较高质量和效率的笔头翻译能力。课程重点讲授汉英翻译的基础理论、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及汉英翻译基本技巧等三方面内容,使学生了解汉英翻译的性质与要求;熟悉汉英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掌握汉英翻译中词语、句子及不同文体的翻译技巧。在课程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包括:广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良好的翻译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协作能力,成为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汉英翻译的标准、过程、方法与技巧,如汉英翻译中的遣词造句、词性转换法、增词减词法、重复法,以及句法层面的语态转换、汉语无主句、流水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等技巧。
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英双语知识和百科知识,熟悉两种语言在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差异,培养文化敏感性。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汉英翻译即英语写作”理念,避免字词对应的僵化翻译及中式英文,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和技巧的掌握,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汉字。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按照《大纲》要求,了解翻译翻译的基础理论,熟悉汉英两种语言在词义、习惯表达、句法形式、语义中心、句子层次、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异同,树立正确的翻译理念,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
2.实验技能方面:翻译课应通过句子、段落、语篇翻译练习,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汉译英的能力,能够应对各种文体的翻译要求。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地道,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汉字。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
《汉英笔译》不是知识课、词汇课或语法课,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是门经验科学,翻译实践是掌握翻译能力的关键。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翻译认知方法,突破词汇语法教学的束缚:翻译不是字字对应,不能拘泥于原文。其次,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译文赏析、译文润色、句子翻译、段落翻译、在线互评、练习讲解等形式展开,通过句子翻译练习寻找规律,通过篇章练习培养翻译能力。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线上布置)、课堂讲解、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线上完成)等环节,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课外实践、线上学习、作业情况等将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课程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包括:广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良好的翻译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协作能力,成为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2
2
课程目标2: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翻译的定义、标准、过程、方法与技巧,如汉英翻译中的遣词造句、词性转换法、增词减词法、重复法,以及句法层面的语态转换、汉语无主句、流水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等技巧;
5
3
课程目标3: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英双语知识和百科知识,熟悉两种语言在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差异,培养文化敏感性。
6
4
课程目标4: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汉英翻译即英语写作”理念,避免字词对应的僵化翻译及中式英文,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和技巧的掌握,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汉字
10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学时)
Unit1GeneralIntroduction
学时数:2
教学目标:Helpstudentsgetfamiliarwiththenature,princi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