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7生产工具与劳.pdf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7生产工具与劳--第1页
考点37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
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
明()
A.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
B.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
C.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D.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
据”,可知牛耕的出现不会晚于战国时期,故选A项;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都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来
源,从史料的历史价值来说,不能单纯评价文献史料可信度不高,排除B项;文献史料和实物史
料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历史,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献记载和
出土实物不符时,出土的实物史料更有说服力,并不是强调我国牛耕技术历史悠久,排除D项。
2.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制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
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出土地点犁具范其他起土农具范
陕西韩城—铲范6件,锄范6件
山东莱芜铧冠范4件大铲范6件,锄范2件
山东滕州犁范(数未详)锄范(数未详)
河北满城—锄范8件
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出现
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D.冶铁业以制造农具为主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犁具和其他起土农具范的名称与数量,可知两汉时期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
产,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
南方农业发展落后,故C项错误;题干表格内容没有体现出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故D项错
误。
1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7生产工具与劳--第1页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7生产工具与劳--第2页
3.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朝越窑因匣钵的
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朝时期()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朝越窑因匣钵
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反映了中国古代技
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
4.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
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
B.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外来技术的传入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再加
上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国内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