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船长 教学反思一.pdf
19《船长》教学反思
《船长》选自法国闻名作家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
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静自如,
指挥60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矗立在船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
人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本节课围围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一、敬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船长”。其次课
时,我引导学生一起研读的主题是: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船长?划出你感受
深的语句,用高度概括的词语来赞美船长,做好批注。阅读是特性化行为,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船长。老师不能以自己理解
代替学生的相识。这是我设计这一课时的宗旨。从上课的效果看,这样设计是
胜利的。学生除了相识了一位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船长,更从字里行间相识
了一位敬重妇女、爱惜儿童、临危不惧、果敢镇静……的船长,人物形象也越
来越丰满,这就是多元解读,这就是有效解读。多元解读还表现在敬重学生的
看法。有学生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命。从文字上来
看,20分钟逃命的时间够了,他完全可以在其他人逃命以后自己逃命,为什么
确定要舍弃自己的生命呢?我确定了他的说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敬
重生命,自己的生命也一样。但我也让他理解船长,十九世纪的英国,船长怎
能弃船而生呢?这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确定的,这是他所处的行业规则所确
定的,这是他的职业道德确定的。否则,即使他上了岸,也会为这个社会所不
容,遭这个行业所唾弃。所以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当与船共存亡,他
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命的,表现他忠于职守。
二、阅读教学中渗透了写作指导。
这篇课文很有特色,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大作家雨果对人物的描绘可以说
是活灵活现。有正面描写,即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了描写,本课着
重通过语言(下达指挥吩咐)描写来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侧面描写,即通
过对遇险时场面的描写,船长英勇献身时人们的心态描写等来突出船长的光辉
形象。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一个宏大的英雄形象凸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景仰。
这些都是写作方面的学问,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应当渗透写作的指导。所以,在
课后,我布置了一项练笔作业“二十年后,克莱芒来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墓
前……”让学生绽开想象,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续写,
是课文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最大的不足
是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存在明显的疏漏,前半部分特殊是预习检查这一板块花
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有些前松后紧,以至本该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部分草草收场。另外,还有许多细微环节的问题也必需得留意。比如:让学生
谈谈对作家的了解的时候,应留意指导学生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沟通
课前已理解的词语时,要让学生说值得一说的词语;生词最好是指导读写后,
还能让学生默写一下,以便刚好地发觉问题;在训练概括完段意后,概括课文
主要内容的训练还需加强;要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发生海难时人们惊惶失措的
感觉,朗读指导还要到位;有些问题的提问设计得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同等
等。
假如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优化预习检查环节和一些教学细微环
节,在关于船长的品质的教学中,我会抓住“临危不乱”这个词组织学习,
引导学生思索从哪儿看出危急?乱又表现在哪儿?船长又是怎样“临危不乱”
的?通过船长动作、语言、感悟体会其品质。这样更能抓住重点,而且避开了
老师牵引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