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知识课堂练习附答案 .pdf
1.RUP(RationalUnifiedProcess)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
都有重要的里程碑,其中生命期架构是在(B)结束时的里
程碑。
A.初启阶段B.精化阶段
C.构建阶段D.移交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RUP中每个阶段的结束时所产生的里程碑。初启阶
段结束时的里程碑是生命周期目标;精化阶段结束时的里程碑是生命
周期架构;构建阶段结束时的里程碑是最初运作能力;移交阶段的里
程碑是产品发布。
2.以下关于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原型化方法适应于需求不明确的软件开发
B.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废弃不用早期构造的软件原型
C.原型化方法可以直接开发出最终产品
D.原型化方法利于确认各项系统服务的可用性
[解析]原型化开发方法是这样的,开发人员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总
结,就系统的主要需求取得一致意见后,开发一个原型,该原型是由
开发人员与用户合作,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并在较
短时间内开发的一个实验性的、简单易用的小型系统。原型应该是可
以运行的,可以修改的。运行原型,反复对原型进行“补充需求-修
改”这一过程,使之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对系统满意为止。总之,原
型化开发方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原型不断地获取与完善需求,最终开
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一般不会直接就把最终产品开发出来。
3.内聚性和稠合性是度量软件模块独立性的重要准则,软件设计时
应力求(B)。
A.高内聚,高耦合B.高内聚,低耦合
C.低内聚,高耦合D.低内聚,低耦合
[解析]耦合是指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耦合度越高则模块的独立
性越差;内聚是指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内聚度越低
模块的独立性越差。所以设计软件时,应力求高内聚低耦合。
4.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用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标来衡量。系统的
可维护性评价指标不包(C)。
A.可理解性B.可修改性
C.准确性D.可测试性
[解析]软件的可维护性包括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和易测试
性。可知C不属于软件的可维护性。
5.JavaEE是Java领域内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框架与标准。下面关
于采用JavaEE架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JavaEE定义了分布式环境中多层应用系统的架构、是多种
Java技术的湿合体。
B.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基础设施层
C.不同的应用系统对底层支持系统的要求可能不同,因此每次开
发时应该针对不的应用需求对底层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提供支持
接口
D.要严格区分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尤其应该注意不要在表
现层中温杂业务代司
6.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
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其中(C)
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
A.可重复级和定义级B.定义级和管理级
C.管理级和优化级D.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
[分析]本题考查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成熟度等级。CMM将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划分为5级,每一级都为下一级提供一个基础。
管理级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因此管理级和优化
级均对软件过程和产品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
7.Web服务(WebService)定义了一种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