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1
T/GDSMMxxxx-2022
土茯苓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茯苓种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育苗生长环境、种苗繁育、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和运输等综合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土茯苓生长适宜区的规范化育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施用准则
WM-T2-2019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茯苓
土茯苓指在本文件规定的范围内,野生或栽培的Smilacaceae菝葜科,Smilax菝葜属,SmilaxSect.Coilanthus土茯苓组植物SmilaxglabraRoxb土茯苓。(见附录A)
3.2
有机肥
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经检测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有机肥料。
3.3
杯苗
系指种苗栽种或出圃前,用特定容器(营养杯或营养袋)培育的幼苗。营养杯或营养袋盛有养分丰富的培养土等育苗基质。
3.4
假植
当植物幼苗长到带有4片~5片真叶时,将幼苗植入假植苗床或营养袋、营养体上进行培育壮苗的一种农艺措施。
2
T/GDSMMxxxx-2022
4育苗条件
4.1生长条件
土茯苓喜光照,属长日照植物。适宜在温度5℃~35℃,海拔1500m以下,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pH5.5~pH7.0的砂壤土生长。
4.2环境质量
4.2.1空气质量
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4.2.2土壤质量
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4.2.3灌溉水质量
灌溉水达到GB5084中规定的的Ⅱ级以上水质标准和GB/T14848—1993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5种苗繁育
5.1繁育方法
土茯苓种苗繁育主要采用种子繁殖方式。
5.2育苗床整地
5.2.1选择土壤疏松、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地块。
5.2.2整地前清除杂草树叶,消除越冬虫卵和病菌,每亩施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大于30%)1000kg。5.2.3施肥后翻耕30cm~45cm,然后整平作畦,宽1.0m~1.5m,高20cm,长度视地形而定,并在畦面铺上细碎疏松的苗床土。
5.3播种时间
播种育苗宜在气候温和、雨水均匀的季节,一般多以春季雨水前后为宜。
5.4种子收获
5.4.1采收黑褐色或紫红色的成熟的土茯苓果实,置于通风、干燥处。
5.4.2待果皮干裂后,揉碎果实,弃掉果肉,洗净种子,阴干,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5.5种子处理
5.5.1播种前应晒种1天~2天。
5.5.2将种子与河沙按2∶1比例混合,装袋揉搓至种子表面粗糙为止。
5.5.3将种子置于40℃含1%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4h~8h,捞起晾干后播种。
5.6播种
5.6.1采用条播法播种。每亩播种量0.75kg~1.50kg为宜,每亩可产苗4万株~6万株。
5.6.2在在畦面上按行距20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0.3cm~0.5cm。
3
T/GDSMMxxxx-2022
5.6.3播种后搭设覆膜保温,注意通风。
5.6.4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70%左右,2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进行营养杯假植。
6杯苗管理
6.1杯苗整地
6.1.1选取地势较高、排水便利,灌溉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平地,以砂质壤土区域为优。
6.1.2按1.5m~2m的宽度起奎,做好排水沟,避免积水。有条件可铺设防草布。
6.2装杯
6.2.1选取直径5cm~10cm环保育苗袋,装土至离杯口1cm处。
6.2.2以黄壤土为宜,可以混合0.01%的复合肥。
6.3起苗
起苗前3天,喷杀菌剂等出嫁药,剔除弱苗、残苗、不完全发育苗,及时栽种。
6.4杯苗假植
待苗高4cm~7cm时,将幼苗从苗床移除,选择健康幼苗剪去部分叶片,种植在育苗袋中
6.5查苗补栽
土茯苓幼苗上杯半个月后,需定期查苗,及时清理病、弱苗、残苗、不完全发育杯苗。
6.6养分管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