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极》(说课稿)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走进南极》(说课稿)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走进南极》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南极的自然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对南极的影响。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南极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责任感;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南极的自然环境特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自然环境特点。例如,讲解南极的极端气候,包括低温、干燥、烈风等,以及这些气候条件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极的动植物资源:重点介绍南极特有的动植物种类,如企鹅、海豹、磷虾等,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南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对南极的影响:强调人类在南极的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效应,如科考站的建设与运营、旅游活动的规范等。
2.教学难点
-南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南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潜在威胁。
-南极保护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在南极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南极条约》的签订背景、内容以及各国的合作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合作在南极保护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中的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能难以准确观察和记录南极的自然环境、动植物特征。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观察工具,如何进行有效的记录和分析,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发放《走进南极》相关章节,确保每位学生能够阅读并预习。
2.辅助材料:搜集南极风光图片、动植物视频资料、科学家考察记录等,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3.实验器材:准备用于模拟南极环境的实验材料,如冰块、盐、温度计等,确保实验安全且能够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必要的讨论工具,如记录纸、彩笔等,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地方——南极。谁知道南极在哪里?南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对,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大陆。今天,我们将通过《走进南极》这一课,一起探索南极的奥秘。
二、自主学习
1.现在,请大家打开教材,预习《走进南极》这一章节。边读边思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南极有哪些独特的动植物?
2.预习完毕后,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发现,互相交流一下。
三、课堂探究
1.刚才同学们都分享了自己的预习成果,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南极的自然环境特点。
-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南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其他同学听听有没有补充或者不同的看法。
2.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南极的动植物资源。
-请大家看教材上的图片,谁能告诉我这些动植物分别是什么?
-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南极的企鹅,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
-同样的方式,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海豹、磷虾等其他动植物。
3.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人类活动对南极的影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人类在南极有哪些活动?
-这些活动对南极的环境和生物有哪些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
四、实践操作
1.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个实践活动,模拟南极考察队的日常工作。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将获得一份南极考察任务清单。
-根据任务清单,每组需要完成对南极自然环境、动植物的观察和记录。
-活动结束后,每组需要向全班汇报你们的发现。
2.在实践活动中,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记录要准确无误。
-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注意安全,不要损坏实验器材。
五、总结提升
1.各位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南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请每组派一位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实践活动成果。
2.听完同学们的汇报,我非常高兴看到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和记录。现在,我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