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1年周恩来(13岁)在奉天东关模范 周恩来(十四岁)在东关模范学校的留影 东关模范学校全景 周恩来同志在东关模范学校时的读书教室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和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原籍浙江绍兴, 出生于江苏淮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 崛起:兴起 在中国近代,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签定条约等多种方式,对我们国家进行侵略,这些国家就是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就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在租界,帝国主义者可以为所欲为 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铅笔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我会读: dì yì bó zū 帝 义 伯 租 zhèn fàn chuǎng fán 振 范 闯 凡 xún rǎng fù chéng 巡 嚷 妇 惩 帝 义 伯 租 振 范 闯 凡 巡 嚷 妇 惩 我会认: 伯伯 租界 振兴中华 模范 ? 吵嚷 妇女 得意扬扬 惩处 胸怀 喝彩 巡警 抱负 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疑问 所见 立志 再读课文 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不振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不解、追问)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列强趁机侵略中国。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贫穷落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我们。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常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中却被外国人欺辱,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