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家的“朋友”(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docx
8大家的“朋友”(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8大家的“朋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本节课选自第三单元“我的公共生活”中的第八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公共生活中的各种朋友,如交警、医生、老师、清洁工等,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学会尊重和感激这些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的朋友;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要关心他人,遵守规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各种职业的重要性,提高对公共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社会认同感,通过认识和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增强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和感激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人群,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学生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辛勤与付出,学会感恩与回报。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公共道德规范,对公共生活中的常见职业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生活中不同职业的基本功能。
2.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通常对各种职业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喜欢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学习新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善于观察和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维持。在风格上,他们偏好互动和参与式学习,喜欢在游戏中学习。
3.学生在理解不同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业价值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可能会对某些职业存在误解或偏见。此外,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感激不同职业的人群,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和具体的方法。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职业平等,克服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结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采用讲授法介绍职业知识,讨论法探讨职业价值,案例研究法分析职业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职业角色,体验各自的工作内容和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游戏,促进学生互动和交流。
3.使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图片,生动展示不同职业的工作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代入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不同职业人士在工作中的短视频,如交警指挥交通、医生为病人看病等,创设情境。
2.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职业?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职业的初步认识。
3.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大家的‘朋友’’,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职业,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会尊重和感激他们。”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包括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2.通过案例分析,如讲述一位清洁工人的日常工作,让学生理解每个职业的重要性。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职业?如果没有这些职业,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4.教师强调尊重和感激不同职业人士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礼貌对待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职业,模拟工作场景,其他学生观察并猜出他们扮演的职业。
2.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并讨论在扮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如:“你们认为扮演的职业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四、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组织一个小游戏,如“职业接力”,每个学生代表一个职业,通过传递接力棒的形式,让学生快速说出该职业的工作内容。
2.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指导。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感激这些职业?”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包括对职业的认识和对尊重他人的理解。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尊重和感激不同职业人士的重要性。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职业人士,记录他们的工作内容,并写一篇简短的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列举出常见职业及其工作内容,理解各个职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同职业对于社会生活的贡献。
2.认知发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职业的价值,理解到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无论职业的高低贵贱。
3.情感态度:学生表现出对职业人士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表现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