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说课稿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以“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为主题,结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材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国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实践与经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比较思维。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案例,理解其发展脉络。
2.提升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异同。
3.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课前,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对世界近现代史有初步了解,能够识别和分析一些基本的历史现象和事件。然而,对于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这一专题,学生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对各国在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生对世界历史和社会问题通常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深入探讨问题;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逻辑思维和深度分析方面存在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偏好独立思考的,也有倾向于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难以把握不同国家治理模式的异同;三是分析案例时,可能难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客观评价。教师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历史背景,清晰讲解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国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使用PPT展示各国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图片、数据和图表,增强直观性。
2.在线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历史文献和视频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3.教学软件:利用模拟软件或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决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认为一个好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或展示关于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思考。
2.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已知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相关概念,如社会保障制度、基层民主等。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世界主要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介绍不同国家在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明:
-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例,具体分析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实践和成效。
-结合具体案例,如美国的社区服务、德国的社会保险、日本的地方自治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3.互动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优化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体系。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
-分组完成关于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小组报告,包括对某国的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对我国的改进建议等。
-学生展示报告,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教师指导: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2.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最新动态。
2.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指导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短文,字数不限。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