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第六章 景区环境管理.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景区的环境管理;第一节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概述;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定义;一、影响景区环境的主要因素;二、景区环境管理的原则;1、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应达到的国家标准;2、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3、自然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范例】数字敦煌:突破保护困境;
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逐步治理污染源;
控制景区内农业排放的污染物,发展生态农业;
对景区内的污水、污物进行处理;
景区的游船使用无污染的电瓶船,船上垃圾收集到岸上处理;
减弱水体波浪对堤岸的冲击;
加强对水体周围堤岸的绿化。
;山地容量有限,要控制游客数量;
在淡季实施短期的封闭制度;
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批把关;
组织水文、环保、林业、地质、气象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山地自然灾害的调查研究,防止山地灾害;
建立山洪、火灾、森林、虫灾观测站等灾害预警系统和防火救援系统。;(4)溶洞旅游资源管理措施;(5)森林和植物资源的管理措施;(6)民族风情、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三)社会人文环境管理;2、管理措施;(四)景区旅游氛围环境的管理 ;河南嵩山少林景区:为何遭遇“摘牌”危机?; ;2、氛围环境营造与管理措施;(五)卫生环境管理 1、景区卫生的要求;2、景区厕所卫生要求;3、景区卫生管理的主要措施;第二节 景区环境管理技术 ; 1.景区环境监测:
是指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对景区的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进行跟踪检测,以判断景区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的各类景区的环境质量标准,提出环境质量报告书,为景区环境预警和措施采用提供基础数据。;2.环境预测;3.环境监测预测的一般程序 ;首先,确定景区性质和区域范围;
其次,选择评价指标,包括敏感指标和普通指标;
再次,取得各指标的量化数据;
随后,运用定量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
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发展建议。 ;旅游区类型;表二 景区人文社会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指标 ;1、生态容量;2、旅游空间环境容量;3、自然资源环境容量;4、社会旅游环境容量;5.旅游心理容量;表三 各类景区基本空间指标;6、面积计??法;7、线路计算法;四、分区管理技术
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和旅游服务区。
保护级别低的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可分为:内景区和外景区两部分。
;五、管理手段调节技术;问题讨论;问题讨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