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的设计与实施-(2).ppt

发布:2025-03-13约3.2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设计与实施

问题手术量太大,专职感控人员比例不够,人员不充足,无法全面开展,如何选择?术后30天如何随访?如何获取准确信息?对于SSI的诊断由谁提出:监控护士?临床医生?表浅切口的感染是否推荐送微生物培养?监测期间是否需要现场查看临床的伤口换药?

前期准备手术量太大,人员不充足,监测无法全面开展,怎样选择?…查阅文献…现患率资料…全院综合性监测数据…散发病例上报…科室配合程度…通过监测能否得到改善

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2年已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实际床位数:<500:50台/月500~999:100台/月>999:200台/月

前期准备

2013年美国SSI诊断标准

前期准备设计监测表格-表1.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表2.外科患者出院指导-表3.SSI规范化监测操作流程-表4.数据录入表格excel

前期准备制定protocol:

前期准备设计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监测目的监测对象监测人员监测进度监测指标12345监测方法6数据的整理、反馈7

监测目的监测选定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监测术后其他医院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监测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取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其他医院感染。

监测对象手术类型: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如:胃肠中心二病区---结肠、直肠切除术胸外科---肺叶切除术数据来源追踪:选择的手术类型病人来源于手术排程或护士每日交班本

监测人员专职人员:感染管理部人员病房参与人员:相关科室病房感控护士1名伤口换药护士1名各医疗组长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第一季度:采集基线数据第二季度:统计分析上个季度资料,发现SSI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同时进行监测第三、四季度:继续监测,观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汇总、统计、分析监测资料,写出监测报告监测进度

监测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医生调整感染专率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其他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关指标的计算1.手术部位感染率=×100%例如:三个月内,结肠、直肠切除手术共200例,其中结肠切除手术共10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5例,其中结肠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的3例。结肠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率=×100%3100

2.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观察期间各类手术患者中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频率某类手术切口感染=×100%例如:三个月内,结直肠切除手术共200例,其中150例为Ⅱ类切口,50例为Ⅲ类切口,发生SSI的手术患者共5例,其中2例为Ⅱ类切口。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00%2150相关指标的计算

3.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率=×100%相关指标的计算

4.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100%×100%×100%危险指数等级医生感染专率=医生调整感染专率=反馈: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医生调整感染专率相关指标的计算

甲医生手术部位感染专率=(0+1+1+2)/(10+20+30+40)*100=4%甲医生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0*10+1*20+2*30+3*40)/100=2甲医生调整手术部位感染专率=4%÷2=2%

监测方法医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监测前的准备相关人员职责与任务标本的采集方法监测流程

监测方法监测前的准备:对手术室、麻醉科及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与配合

监测方法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以及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监测方法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①手术医生/主管医生:围手术期用药:注明术前或术中用药,术前用药时间,术中是否追加抗菌药物完善手术记录:手术方式(腹腔镜、开腹)、手术名称、切口类型、术中失血量争取定时间换药,与感控专职人员约好时间,一同查看伤口情况完善病程记录:详细描述伤口情况,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应记录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有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送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以及细菌培养

监测方法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