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课”教学深入生活的思索——以兰州理工大学“教师走基层”活动为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师观点】
关于“两课”教学深入生活的思索
——以兰州理工大学“教师走基层”活动为例
陈彪,郭峰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一直以来,“两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两课”指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
课,下同)。但在新形势下,“两课”教师教学仅限于理论上的内容,其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现阶段,关
于“两课”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的具体实践当中,总是有一段难以逾越的障碍。“两课”教师需要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去满足大学生对生活化知识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基层,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以便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组
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是实现“两课”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两课”教学;深入生活;思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94—03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一直被社会视为“人类灵魂 的生活算不算生活?是否需要教师走出个人生活的圈子迈
的工程师”,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更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因为 人新的社会领域才算是生活?
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播党的执政治国理念的特殊使命。基于 由此可见,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深入生活”这个命题
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仅教育界高度重视并全 本身是不清晰的。如果对“两课”教学所需要的深人生活不
力扶持,社会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近几年来,在一些高校思 加区别和限定而笼统使用,或者说,把涉及生活一词的单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用旧事例,讲新理论;理 称、特称、全称概念混为一谈,就会使这个命题无限扩大,
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讲理论体系引经据典,联系实际底 并且容易混淆“两课”教学工作中“深人生活”所特指的范
气不足”的情况。现阶段,“两课”教学应当深入生活,从广 围和对象。所以,现阶段“两课”教学工作“深入生活”的大
袤的社会基层生活中吸取养分,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命题,不仅仅再停留于表现与升华的浅层关系上,而是要
研究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载体和表达 进一步地深入到沟通与交互、创造与体验的更深层的关
方式,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学生思 系。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理论联系
考,深化认识,使理论教育更加丰富生动,富有亲和力、吸 实际,与生活水乳交融。本文认为,这个需要教师“深入”的
引力、感染力。 “生活”,是一种有限定的特指特称,不能是无限制的泛指
一、对两课教师“深入生活”命题的界定 和全称。
教育教学中,“深入生活”是一个多年来倍受重视,在 二、对两课教师“深入生活”方向的选择
理论研究和实践当中一再强调,但实际未能合理界定的问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初,应以认真的态度深入生
题。生活本身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模糊的普遍概念,人 活,不仅要把握客观对象的形貌,更要深入到更深层的程
类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都包含在生活之内。换言之,人类 度。古人所说的“师造化”、“穷极造化”是两课教师应当遵
的一切活动都属于生活的范围。生活可以指个人生活,也 循的哲理。每位教师究竟应该深入到哪个地区,去体验哪
可以指社会生活和现实生活,还可以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种生活,选择何种调研方向,应当首先明确。这一选择关系
活。一个人的有生之年,一切积极或消极的思想态度、行为 着“深人生活”的成败,并且影响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
活动都是在生活。生活的范围如此之大,那么就有许多合 教学效果的好坏。广阔世界的生活领域和具体内容无比丰
理的疑问,在“深入生活”之前,教师究竟在哪里?教师既往 富,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