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至5页,第卷至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 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D.
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8.对于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和C2中,和C和之间都是共价键
B.C、i和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
C.C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该族元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
A.0.01mol/L B.0.017mol/L
C.0.05mol/L D.0.50mol/L
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mX 分子。在a g H 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mol B.mol
C.mol D.mol
12.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2、H2、N和NH。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2、H2、N、NH3 .N、2、H2、 NH3
B.N、、NH3、H2D.H2 、NH3、2、N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g) + H2(g)g) + 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CO2 H2 CO H2O 甲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a mol a mol 丁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 CO)的大小顺序是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
16.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己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tanα B.cotα C.tanα B.cotα
1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t = 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
A.0.60 m B.0.20 m C.0.12m D.0.086m
18.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 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