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pdf

发布:2024-10-04约1.13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1

目的与要求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

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

义,做到可以通泽全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

情的理解上,考虑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

哪些语句中得到表达。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

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

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

第1页共22页

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

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答复。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似身上佩带的玉

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

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似在空中游动,没

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

不动;突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

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非常清楚,请说说本

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流——潭中气氛

〔二〕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第2页共22页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

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

“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

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

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

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

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

法〕

〔三〕讨论以下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通过详细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

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

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

第3页共22页

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

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

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

些详细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

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浸透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

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

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明晰的鱼影儿,这是静

止的画面;突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泼,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

好似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