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处方剂量计算.ppt

发布:2024-05-08约3.81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楔形板的应用有三种方式:1.固定角度的楔形板(机械楔形板)2.电动楔形板(一楔多用)3.动态楔形板(独立准直器)第21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由固定源皮距SSD改为等中心SAD照射病人时,则须进行SAD因子的修正.SAD因子=(SSD+dmax)2/SAD2SAD因子=(100+1.5)2/1002SAD因子=1.030其计算公式改为:Dm=DT/(TMR?FW?ft?SAD因子)第22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中任意一点(即非肿瘤中心,也就是非射野中心轴上的点)的吸收剂量可通过射野离轴比(OAR)来修正。第23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离轴比(OAR)定义为:射野中任意一点(d,x、处的剂量率D(d,x)与同一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上的(d,0)的剂量率D(d,0)之比。OAR(d,x)=D(d,x)/D(d,0)医生的处方剂量应为:Dm=DT/(TMR?FW?ft?SAD因子?OAR)第24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模体中任意一点的吸收剂量是由原射线和散射线两部分组成,当射野改变时,散射体积发生变化,其是必影响该点的总剂量。根据肿瘤的形状而设计的照射野不一定是个方野,可能是个矩形野,而且更不可能都是10cm×10cm的照射野。因此,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应做总散射因子Sc,p的修正。第25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总散射校正因子Sc,p其定义为:给定射野在参考深度处的剂量率与参考射野剂量率之比。处方剂量计算公式为:Dm=DT/(TMR?Sc,p?FW?ft?SAD因子?OAR…)或Dm=DT/(PDD?Sc,p?FW?ft?SSD因子?OAR…)?第26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SSD因子:(SCD)2/(SSD+dmax)2(100+dmax)2/(SSD+dmax)2如SSD=120cm,dmax=1.5(6MVX射线)则:SSD因子=(100+1.5)2/(120+1.5)2=0.698PDDf2=(f2+dm/f1+dm)2×(f1+d/f2+d)2×PDDf1注:SCD为源到刻度点的距离第27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28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处方剂量计算吸收剂量测量放疗中吸收剂量的测算是临床辐射剂量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根据国际原子能结构(IAEA)第277号技术报告(97年版)“高能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定”,对用户自己使用的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进行吸收剂量的测量。第2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加速器的刻度通常加速器都是在标准条件下刻度的,即在SSD=100cm,水模内10cm×10cm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使用经国家基准试验室或次级标准试验室校准过的剂量计,通过调节加速器上剂量监测系统的阈值电位器使1cGy=1MU。第3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百分深度剂量定义为沿射线中心轴、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率Dd与参考深度do处的吸收剂量率Ddo之比,即:PDD=Dd/Ddo×100在临床上,对深部X线,参考深度选在体模表面(do=0);而对高能X射线,参考深度选在峰值吸收剂量深度,do=dm处。第4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根据患者体内任一深度d处的百分深度剂量PDD和应给予该深度处肿瘤照射的剂量DT,可以计算出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Dm即:Dm=DT/PDD第5页,共2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例如:一患者的肿瘤中心位于其体内6cm深度处,其照射野FSZ=4cm×4cm;PDD(6cm)=86.2%,若肿瘤剂量(DT)需300cGy/次,则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Dm)应为:Dm=DT/PDD(6cm)Dm=300/86.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