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3.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说课稿人民版必修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本节课主要依据人民版必修3教材,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主题,涵盖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代表人物及其成就等内容。具体包括: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手工业科技、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发明与贡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脉络,认识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使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脉络;2)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3)科学探究素养,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古代科技成就,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科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弘扬诚信、勤劳等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强调学生理解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如曲辕犁)和农作技术的进步(如占城稻的推广),以及这些成就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重点二:手工业科技成就。重点讲解瓷器、丝绸、铜器等手工业的发展,以及这些手工业对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重点三:天文历法成就。强调学生掌握《授时历》的编制及其对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的贡献。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古代科技成就的背景分析。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科技成就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稳定、手工业的发展等。
-难点二:古代科技成就的影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分析古代科技成就对后世及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如四大发明的传播。
-难点三:古代科技成就的跨学科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如数学、物理)相结合,理解科技成就的科学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古代科技成就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
3.结合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科技发明(如活字印刷术)的案例,让学生体验科技发展的过程。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古代科技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5.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研究某一科技成就,培养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古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四大发明、古代建筑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科技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案例进行分析,如火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后世科技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古代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潜在应用,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古代科技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