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doc

发布:2017-02-03约3.9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课程(实验)名称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消费理论的发展)任课教师 脱文娟 授课时数 4 课时 授课周次第 7-8 周 授课班级 ACCA4.142 本章教学目的: 1.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对一个经济的总需求有重要影响。 2.对消费函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章教学要求: 学生应掌握的内容 一.相对收入假说 1.相对收入假说的基本思想 杜森贝里1949年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中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设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其消费水平。因此,人们的当期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消费和收入在长期内都会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比率。由此提出了有关消费者行为的两个具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假设。 2.相对收入假说的两大效应 (1)示范效应: ①定义:某些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支出和收入的高低变化对其他消费者和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即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 在空间上进行相互比较,试图在消费水平上超过别人或至少,不低于同一阶层的其他人。所以,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影响。 以完全承认消费方式的社会性为基础。 ②模型:在现期收入不足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动用储蓄或通过借贷来增加其消费支出。其模型为: 表示消费者的平均收入,Yi为个别消费者收入,Ci为消费支出。 ③示范效应产生的原因: 消费的“示范效应”是由于消费的外部性,即偏好和效用在个人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赖而产生的。 (2)棘轮效应 ①定义:人们在时间上将其消费与自己的过去消费进行对比,消费支出只能上升,而难以在现期收入下降时也随之下降的现象。 杜森贝里反对凯恩斯的消费者行为在时间是可逆的观 点,认为消费支出在时间上是不可逆的,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现期收入的影响,也受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是过去“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即使现期收入有所下降,仍可能通过减少储蓄或借贷消费以保持过去“高峰” 时期的消费水平。 ②模型:消费或储蓄是现期收入与以前最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只要 现期收入与按物价指数调整过的以往最高收入之比是一个常数,现期消费与现期收入之比也就是一个常数,即: St、Ct、Yt分别是t期的储蓄、消费、收入; Ymax是过去曾达到的最高收入,a、b为常数。 ③为何“叫棘轮效应”:这种 “后顾”的消费行为使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变化往往落后于收入变化。当收入减少时,由于消费的不可逆性,消费者在较短时期内仍将维持过去“高峰”时期的消费水平。这种消费只能上升很 难下降的现象,类似于“棘轮机”,对消费的下降 起阻碍作用,因此称为“棘轮效应”。 ④图示:当收入沿着长期趋势增长时,C和Y沿着C=kY变动,APC保持不变。假定现在的消费为C0,Y0点是历史上的高峰收入。若经济衰退,Y降低至Y1,C将不会沿着C=kY减少,而是沿着短期消费曲线减少至C1; 当经济复苏,Y提高到Y2,C迅速增加到C2;若Y再减少到Y0,C也只会降到C3而不是C0。如此反复,短期消费曲线就像棘轮一样,对消费下降起着阻滞的作用。 3.相对收入假说的结论 (1)储蓄率(APS)与APC在长期中并不取决于Y,与持久收入假说的结论相同。 (2)影响APS的因素在长期内变动不大或变动的影响互相抵消,即APS与APC 在长期是稳定的。从而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与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的结论基本相同。 (3)在短期经济波动中,APS和MPC皆取决于现期Y与高峰Y的比率,这是短期C波动的原因。棘轮效应的存在,使Y减少对C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Y增加对C增加作用较大。 (4) 总储蓄率的公式为: (5)以上结论与实际统计资料基本是一致的。 4.相对收入假说的评价: (1)示范效应在消费中的重要性 ①强调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即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 ②示范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两种示范效应: 第一,是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与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 第二,另一是发展中国家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示范效应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经济发展,但也会导致“消费早熟” 或“超前消费” 现象。 (2)棘轮效应的作用与缺陷 ① 相对收入假说中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